2017—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意见
作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7-11-23 点击量:1085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和品质严重降低,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增收。为提升科学应对小麦赤霉病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制定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意见。

 

1  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贯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植保工作的新要求,从秋种入手,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把小麦赤霉病防控贯穿于小麦生产全过程,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努力促进小麦生产稳定和质量安全。

 

2  技术措施

    (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小麦生产布局,稳定沿淮淮北主产区小麦种植,积极引导沿江麦区改种油菜、绿肥等。调整耕作制度,淮北地区扩大“小麦—大豆”、“小麦—蔬菜”连作等模式,沿江地区扩大“小麦—油菜”、“小麦—蔬菜”等模式。继续开展“水稻—马铃薯”种植模式试点。(牵头单位:省农委种植业局)

 

    (2)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应用抗(耐)性较强的品种,沿淮淮北压缩高感品种面积,淮河以南压缩中感品种面积,全面提升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同时,兼顾选择对小麦白粉病、锈病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牵头单位:省种子管理总站)

 

    (3)推行种子处理。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使用苯醚甲环唑、苯醚·咯·噻虫、咯菌腈等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侵染,兼顾防治地下害虫。(牵头单位:省植保总站)

 

    (4)推进机械深翻。淮北麦区推行土壤深翻和秸秆深埋,通过土壤深翻把秸秆掩埋在20 cm以下土层,辅以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恶化病虫害生存环境,压低赤霉病菌等病虫基数,减轻赤霉病等重发潜在风险。沿淮以南稻茬麦区大力推广机条播机开沟,改善田间环境。(牵头单位:省农机局)

 

    (5)推广健身栽培。适期适墒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皖北弱冬性品种适期早播,减轻病菌后期侵染。合理运筹肥水,实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抵抗能力。(牵头单位:省农技推广总站)

 

    (6)开展药剂防治。坚持适期药剂预防,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1次防治,选药时突出兼治和预防作用,5~7天后开展第2次防治,选药时突出毒素抑制作用。综合考虑药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赤霉毒素的控制效果、对锈病和白粉病的兼治作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的高效对路农药,提倡使用复配制剂。推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突出把好施药技术关,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无人机施药应添加助剂,增强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牵头单位:省植保总站)

 

3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关键时期实行挂图作战,科学调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要加强与财政、金融、宣传、科技、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委属有关单位要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动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2)加大资金投入。整合项目资金,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农业生产救灾(小麦病虫疫情防控)专项、专用品牌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等,加大对赤霉病防治的资金投入。赤霉病重发地区要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项经费。研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本以服务的方式投入小麦赤霉病防控。

 

    (3)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系统监测调查,尤其是加强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因子的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跟踪赤霉病发生消长和防控动态,实行省、市、县三级发生趋势会商制度,积极开展远程网络视频会商和实时监测。结合气候条件、物候特征和异地病情等,适时开展中、短期发生趋势预报。防治关键时期,开展超短期预报和实时监测,强化实施精准预测和信息发布;强化防控调度,实行赤霉病发生和防治信息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一周两报制度。

 

    (4)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大力推进以全程承包为主、代防代治为辅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示范组织。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外出务工农户、缺少劳力户和困难户代防代治,提高赤霉病防治覆盖率。充分发挥现有机动弥雾机和电动喷雾器作用,大力示范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热力烟雾机、智能植保机械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5)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赤霉病防控信息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宣传赤霉病防控信息。采用电视预报和滚动字幕、专家讲座、广播防治通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APP)、微信群、QQ群、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现场会等多种媒体和途径,第一时间把防治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各种防治组织、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手里。

 

    (6)强化技术指导。各地要结合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的赤霉病防控技术培训。及时召开现场会,展示新农药、新药械使用技术,推动赤霉病防控。在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赤霉病防控督导与服务。

 

农药快讯, 2017 (21): 49; 17.

tag: 小麦赤霉病  抗性品种  苯醚甲环唑  咯菌腈  赤霉毒素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952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