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棚室通风时间减少,湿度增大,茄果类蔬菜上叶霉病有高发的趋势。该病虽不侵染果实,但可导致叶片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常有菜农反映,对症下药仍然防效不好。笔者认为,防控茄果类蔬菜叶霉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养根护叶 有些菜农为提高产量留果偏多,加重了根系及叶片的负担,导致叶片抗病能力降低。建议在合理留果的同时,将甲壳素、海藻酸、生物菌肥等与全水溶性速效肥交替轮换施用,养根护根,同时喷施氨基酸类等叶面肥,提高叶片抗病能力。
环境调控 叶霉病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快,早晚叶面结露发病更重,可根据发病条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采用膜下灌水,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尽可能摘除,增强通风透光性。还可以利用高温来抑制病情蔓延,如晴天浇水后在中午高温时段闭棚,将棚温升高到38℃,维持1~2个小时再通风降温。
喷雾规范 叶霉病发生后病部孢子量很大,低温季节为避免棚内湿度增大,不少菜农使用弥雾机或高压喷雾器施药,喷雾时喷嘴如果对着植株,会帮助病部的病原孢子扩散传播,导致叶霉病大发生。因此防治叶霉病时,要注意弥雾机或高压喷雾器的喷嘴不能对准植株,而应将其对准植株的斜上方喷药。使用普通喷雾器喷雾时,由于叶片之间相互遮挡,药液常喷不严喷不透,这也是导致防效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喷药时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以求喷严喷透。
分阶段用药 防治叶霉病的药比较多,唑类药如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抗生素类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还有如嘧菌酯、百菌清等。要根据不同药的作用特点合理选用,发病前可用丙森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内吸性较强的杀菌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乙嘧酚、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药防治。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混合喷雾效果更好,如肟菌·戊唑醇加喹啉铜,或丙环唑加碱式硫酸铜等。唑类药治疗效果显著,用药量低,内吸性强,持效期长,但用药量过大会抑制作物生长。在使用这类药时,可配合生长调节剂如芸薹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等使用,以降低其抑制蔬菜生长的副作用。
农药快讯, 2017 (23): 5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