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5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9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生物防治为主体,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茎腐病和大斑病,兼顾双斑萤叶甲;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地下害虫、蓟马、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纹枯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兼顾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茎腐病和大斑病,新疆重点防控玉米螟、三点斑叶蝉、双斑萤叶甲等。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和玉米矮化病: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种子处理,或用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 玉米螟:秋季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Bt制剂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3 玉米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处理种子,同时控制丝黑穗病、根腐病等。
4 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喷1~2次。东北地区尽量选用持效期长的药剂。
5 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菌核净,或喷施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发病叶鞘后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喷1~2次。
6 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7 玉米叶螨:及时除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相互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8 玉米粗缩病: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田间喷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等药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在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和播前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有助于提高地力,破坏病虫害适生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种子处理技术。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三)白僵菌封垛、诱杀成虫技术。北方春玉米区,在玉米螟化蛹前,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灯光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四)赤眼蜂防螟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叶片背面。
(五)心叶末期施药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或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混合喷雾),有效控制后期叶斑病兼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大力推广使用高杆喷雾机,提升中后期作业能力。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