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江苏)作栽系统全力抵御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天气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竭力降低产量损失,为全省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省水稻生产要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以水稻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平台,优化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努力提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水稻面积稳定在3,400万亩左右、总产1,900万吨以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级稻、机插秧、抛秧、秸秆还田轻简稻作等主推技术推广覆盖率分别比2014年提高5个以上百分点。分区域创建一批亩产800公斤以上的50亩连片高产攻关田、750公斤以上的百亩丰产方、7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区。重点工作围绕“五个突出”:
(一)突出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的推广应用。一是调优种植布局。品种布局上,淮北地区以宁粳4号、连粳7号、连粳9号、武运粳21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为主;苏中里下河、沿海地区以南粳9108、武运粳24号、扬育粳2号等迟熟中粳及武运粳27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为主;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武运粳23号、南粳5055、扬粳4227、镇稻18号、武运粳30号等早熟晚粳品种为主。各地因地制宜加大超级稻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挖掘品种增产潜力。稻作方式上,沿江及苏南地区全面推进水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苏中地区进一步加大机插秧、精确抛(摆)秧的推广力度;淮北地区积极推广机插秧、精确抛(摆)秧和钵苗机插秧。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地以省农委2014—2015年水稻主推技术与主推品种推介名录为依据,充分发挥相关农业政策和项目的扶持与导向作用,及早制定宣传推介与培训计划,通过广播、电视、培训班、农信通等多种形式,加大主推技术与主推品种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农民科学选用良种良法,减少直播稻种植。
(二)突出水稻集中育供秧的示范推广。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供秧发展,不断提高全省水稻秧苗素质。一要科学制定规划,提早落实育秧地点和面积。根据科学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体,及早制定集中育秧规划,建设一批永久性、高标准的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切实解决家家户户分散育秧难、难以育壮秧等问题。二要规范育秧技术,提高集中育秧点秧苗素质。要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因地制宜地开展育秧技术创新研究,不断推动育秧技术革新进步,大力推广应用省筛选推介的浸种剂、秧盘、基质、壮秧剂、无纺布等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三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集中育秧成效。对集中育秧主体,要开展育秧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育秧技术风险,提高育秧技术到位率,确保集中育秧取得实效。
(三)突出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一是建设高标准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示范方案,优化丰富示范内容,集中展示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将示范基地打造成集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展示、观摩学习与培训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平台,为大面积生产树立示范标杆,为全省水稻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筛选推介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科学制定高产增效创建技术路线,严格把关落实好各万亩片具体技术措施,确保高产增效创建提质扩面取得实效。遵循“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念”,大力实施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中力量、分区推进,全力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环境改善等技术瓶颈,促进水稻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三是广泛建立高产示范方。按照部省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市、县、镇、村四级联动,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办、创办一批水稻高产示范方,逐步实现县县都有万亩示范片、乡乡都有千亩攻关方、村村都有百亩核心田,真正做到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四)突出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集成。针对制约当前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技术瓶颈,积极开展新技术探索和尝试。一是深化秸秆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集成研究。深入开展秸秆全量还田与机插、抛秧等主体栽培方式相配套的技术集成研究,配套完善秸秆还田后大田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等关键技术,熟化集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水稻轻型、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稻作创新技术体系。二是加大水稻钵苗机插(摆)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力度。针对目前淮北地区发展机插秧的制约瓶颈,继续开展钵体机插(摆)秧密度调节、肥料运筹、水分定量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钵苗机插(摆)秧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调控措施。三是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集成。针对我省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梅雨、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台风、重大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的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切实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五)突出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专家,于水稻生育关键时期深入田头,根据天气条件、病虫情报、水稻苗情等,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因地制宜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田。一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专家咨询活动、印发技术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基层技术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育秧专业户、农机专业户、示范方农户等进行培训,提高科学种稻水平。二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五有五统一”要求,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管理,大力推进机插秧育供栽一体化服务和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对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与高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农事短信、热线电话、网络信息、农事宣传栏等及时发布农情信息,开展指导服务,及时解答农户咨询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在生育关键时期,分批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现场集中观摩,充分发挥高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