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为了让种田大户不那么难

作者: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会长 汪建沃 更新时间:2015-04-28 点击量:3732

不久前,一条“粮王”破产的消息震惊全国。据报载,从2009年起,重庆市永川区农民梁自然租种了1万多亩粮田搞规模经营。为提高种粮效益,梁自然设计了完整的集约化生产方案:组建劳务合作社,解决无人种地问题;建立农机服务队,提高种粮效率;统一供种、施肥、植保,保证粮食品质……但这个看似完善的集约化设计却在现实面前碰壁,生产成本超过种粮利润,“粮王”累计亏损200多万元,最终破产。

 

无独有偶,笔者近日回故乡湖南省桃源县调查种粮大户,其结果也印证了这样的现实问题:种粮难,种粮大户更难。难就难在缺政策、缺管理、缺技术、缺资金等。

 

缺政策扶持,种粮大户不好过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中央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在实践中,“多大规模是适度”标准较为模糊。据《半月谈》记者在各地调研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提出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出现了一股求大、求快的动向,一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虚胖”现象严重。

 

为啥有了完整的集约化设计,种粮还是不赚钱,甚至亏本,最后导致破产?梁自然经过反思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种地过分求大,盲目投资,没有真正做到适度规模经营。梁自然坦陈,当初是凭着一腔热情种地,没有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实际,也没搞风险评估。转包1万亩地平均每年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这已经超出了梁自然的经济承受能力。只要有一年经营亏损,就容易使资金链断裂,梁自然本人和农民的利益都会受损。

 

二是政府农业补贴、农业金融、保险等政策性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使大户种地抗风险能力脆弱。规模种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规模种地以来,梁自然几乎天天为钱发愁。“政府农业补贴标准低,还经常拖欠。直到破产时,政府还欠我30多万元补贴款。”梁自然说,他三天两头跑银行贷款,但是很困难。农业项目投入形不成固定资产,不能抵押融资。自己只能到处筹钱,甚至借高利贷。

 

“种粮以来,我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但灾情损失只能自己扛。”梁自然也经常跑永川各家保险公司咨询办理农业保险,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农业风险太大,公司不办相关险种”。

 

梁自然认为,投资风险评估、社会化服务配套、政策性补贴、农业金融、保险等环环相扣,如果这些环节都能发挥作用,自己集约化经营可能不至于一败涂地。

 

加速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虽然是国家鼓励的,但必须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必须有配套政策跟进,必须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必须适度和量力而行。然而,在有些地方大规模土地流转被领导看成衡量农业发展政绩的指标。虽然农业部门并不赞成土地大规模流转,但上级官员很推崇,因为“大项目”才是看得见的政绩。土地流转面积过大投入就大,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大,不符合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容易引发生产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不少土地流转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圈田占地有后患、规模过大有风险”等问题。

 

一个“粮王”倒下了,其教训是深刻的!

 

土地流转与农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科学、实事求是。通过行政命令、下指标的方式是不靠谱的,“大跃进”式发展更不可取。

 

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配套政策,正确引导,应该先行出台如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加强财税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等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才能从体制上长远保证对农业投资者的利益。并且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流转与农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千万不能盲目发展、贪大求全。

 

缺管理支撑,种粮大户不好当

笔者调查种粮大户得出一个结论:缺乏管理支撑的适度户,不仅日子不会好过,种粮大户也当不长久。

 

无论种粮大户也好,家庭农场也罢,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必须依靠科学管理,管理出效益,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首先,种粮大户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不严的问题。农业规模化生产必须要有连片的土地,种粮大户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进行土地流转、稳固承包关系。中国的土地都是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尽管签署了流转协议,但仍有可能面临政府征地、毁约等风险。调查显示,桃源县70%以上的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期限是12年,20%的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期限为35年。而且不少土地流转采用的是口头协议,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导致纠纷不断。

 

其次,成本管理意识不强也是种粮大户的共性问题。成本管理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懂得成本管理的种粮大户很少,大多数种粮大户采用粗犷式管理,其结果可想而知。

 

再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是种粮大户的短板。1983年,中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从此形成。30年后的今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倒逼着农业朝规模化、集约化变革。正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方兴未艾、各地跃跃欲试之时,农业投入的各种风险却难以乐观。流转土地稳定性差、基础设施较差、投入风险增大、扶持政策较少等困境使得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面临重重障碍。近年来,种地所需的人工、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价格节节攀升。除此之外,当种粮规模扩大后,种粮大户所需资金以及伴生的风险也随之倍增。目前,中国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很多耕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土地是流转承包来的,种粮大户没有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可没有水利的保证,又会使农业生产显得异常脆弱。另外,租地费用高、雇工成本高、农机投入和作业成本高,相应的针对种粮大户的扶持政策还不完善,一旦遭遇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生产亏损,很可能使种粮大户倾家荡产。可是,很多种粮大户缺乏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这是十分可怕的一种现象。

 

缺技术指导,种粮大户做不强

农业耕种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病虫害、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作物收成产生重创。

 

种粮大户承包的耕地存在着分户承包、田块分散,成片租赁的转包难度较大,不便于统一布局和管理,制约发展规模生产。而且,租赁转包的耕地大多数是低洼滩涂甩亩、旱地垦复田、废旧鱼池。耕地高低不平,土壤比较贫瘠,基础设施老化,水利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加上路网不配套,机耕道少、路况差、道不通,使机械化生产的难度加大。2014年,接受调查的20户桃源种粮大户中5户由于远离水圳,因干旱绝收的面积达480亩;3户有170多亩因水淹无法翻耕。而种粮大户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对这些自然灾害无力抗争。

 

由于种粮大户缺乏植保技术指导,接受调查的20户桃源种粮大户中由于防治不到位,导致减产的面积多达650亩,占总面积的近10%;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发生药害面积70多亩,超过总面积的1%

 

由于农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对新农药和未使用过的农药及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粮大户缺少必要的使用经验。农药的推广应用确实存在难度大、问题多的客观事实。但无论如何,新农药、未使用过的农药或没有应用经验的农药,在推广应用前必须进行生物测定,明确该农药的适用范围、防治对象、防治适期、使用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范围田间药效及示范试验,明确防治效果、安全性及应用技术,然后进行大区示范,取得丰富的经验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图省事、走捷径往往会出问题,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科学用药原则。但有些种粮大户往往忽视了这些,结果是适得其反。

 

同时,要加强农药使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在用药关键时期对种粮大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种粮大户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意识,提高种粮大户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技术水平。我们强调加强对农药经销商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帮助种粮大户全面、系统、科学认识农药,掌握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了解农药与植保知识,预防药害事故。

 

七虎当道,种粮大户发展难

目前,种粮大户普遍面临“七难”困境。

 

一是良种保证难。现在种子经营多渠道,难免鱼龙混杂,相对来讲,种粮大户的经营风险更大,他们忧心忡忡,希望对主要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种子像烟草、食盐那样实行专营。

 

二是技术服务到位难。各地普遍反映,乡镇农技站经费匮乏,农技干部生计难以保障,没有多少心思开展技术服务,而种粮大户特别是“非转农”大户,渴求技术指导,尽管近几年农业部门也确实加大了对种粮大户的技术服务力度,但仍感到不尽到位。

 

三是生产条件改善难。种粮大户普遍反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差、机耕道不配套,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加上大户流入的土地相对较差,光靠大户自身投入是无法改善的,对扩大粮食规模经营构成了较大制约。

 

四是装备水平提高难。种粮大户对农业机械作业依存度很高,但由于农机具购置费用高、柴油大幅涨价等原因,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具难以得到有效推广,据对桃源20个大户调查,大型收割机、插秧机的普及率只有24.5%。很多种粮大户反映,早稻收割后如遇阴雨天气,晒谷成了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难题,70%以上的种粮大户没有固定的仓库和足够的晒坪。很多中小种粮大户表示想买稻谷烘干机,但除去国家购机补贴外,至少还要花10多万元,只能望“机”兴叹。

 

五是资金筹措难。现在种一亩双季稻,物化成本都要800元左右,如果加上请工,费用更高,种100亩田就要投入十万元以上,但现在农村贷款非常难,一些地方就算有抵押、有担保,信用社却没有贷款项目。很多农民想扩大种粮规模,但愁资金不足,渴望政府给予低息贷款。

 

六是农时请工难。“招工难”已不再是城镇工业园独有现象。近几年桃源县种粮大户在农忙特别是水稻“双抢”时,常遭遇到“请工难”。而且,工价也年年上涨。2013年请一天工需要120元左右,2014年都在150元以上,有的达180元,甚至200元。同时,种粮大户与用工人员之间多为临时聘用关系,不仅工钱要在干活当晚结清,而且容易造成用工障碍。请工难、工价高已成为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块心病。

 

七是粮食价格偏低,谷贱伤农,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卖粮难。虽然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了最低保护价格,但随着农资价格、管理成本、运输费用、劳务开支的不断上涨,投入产出倒挂,导致粮食种植业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由于乡镇粮站大量减少,不少地方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

 

打破瓶颈,助推种粮大户发展

在部分传统农区的土地规模流转过程中,一些新问题和风险逐渐显现出来,亟待破解:

 

一是科学引导种粮大户发展。必须遵循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以尊重种粮大户意愿,保护种粮大户合法权益,确保种粮大户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物资奖励和社会化服务,引导种粮大户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大户规模应因时因地而定,不搞一刀切。一般来讲,在田多人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集中相对容易,引导种粮大户经营面积适当扩大;在人多地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大,经营规模可小些。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明晰土地产权,把“一定规模”调整到适度范围,使种粮大户承包土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得到长期稳定。特别是要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从合同签订到履行、从用途变更到纠纷处理、从土地征用到合同终止都要制定详细的规则,确保流转合法合规,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尽快出台种粮大户专门扶持政策。建议国家出台对种粮大户的专门扶持政策,如设立种粮大户生产补贴、种粮大户专项保险、种粮大户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提高种粮大户购机补贴标准、种粮大户粮食储运补贴、青年农民种粮创业基金等。

 

四是加大补贴资金力度。对种粮大户应加大农机补贴、良种补贴扶持力度,适当提高补贴资金发放标准,用于种粮大户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和新农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五是完善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种粮大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建议国家制订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构建覆盖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全程的社会服务体系,从种子、农药、肥料集中采购供应到机耕、机插、机收、机烘,从农资产品供应到农业技术服务,从稻谷收购到大米加工、销售,为种粮大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六是实行售粮价外补贴。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宣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引导种粮大户克服对粮食生产的偏面认识,增强粮食安全观念,并制定和完善粮食生产奖励办法,如实行粮食价外补贴,按种粮大户出售给国家的粮食数量给予奖励等。

 

七是打通融资渠道,探索贷款担保新途径。建立专门贷款担保机构,解决种粮大户贷款担保难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担保基金,成立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专门从事农村信贷担保服务。同时,鼓励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新形式,为种粮大户打通融资渠道,让种粮大户融资更方便、更快捷。

tag: 农药快讯  农药信息  政策要闻  新闻资讯  专利过期产品  创制农药  新产品开发  跨国公司  农药上市公司  病虫害防治  传媒  期刊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146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