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120亩地已经被我‘扔’了,今年我只流转了100亩地。”
在今年3月初,记者采访李道顺时,他就透露:“在外包地,因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地价上涨、粮价不涨等原因,种粮几乎挣不到钱。”据介绍,李道顺去年种了220亩地,其中100亩来自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宝应湖农场,另外则是农场外的农田。“虽然两者的流转费都是1,150元/亩,但综合基础设施、产量水平来看,农场外的地要差一些。”李道顺算了一笔账,去年农场内的水稻产量能达到
“目前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剩余的100亩地的管理。”李道顺表示,通过前期的220亩规模经营,他对农资产品的选择也变得理性了。去年,李道顺购买的全是价格高的高端农资产品,仅农药成本,全年就花了1.7万元。今年,他主要选择了江苏农业科技报上推荐的农资产品,并早早地把小麦生产上所需的农资产品订购好了,只需大约3,000元。
规模缩减后,管理上的时间富足,李道顺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农资产品。“去年种田时认识的农资经销商最近向我推荐一种液体尿素,据说可以完全替代固体尿素,根据我家地的规模,一共买了4箱,每箱有4桶。”李道顺说,该农资经销商告诉他,固体尿素每亩田撒施量大,而液体尿素施用量少,不仅成本降低,而且效果也不差。“通过对两者比较,我觉得使用液体尿素更划算。”李道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