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吡唑醚菌酯专利是到期了,可是师傅的真本事你们知道吗?

作者:龚建明 更新时间:2015-12-28 点击量:3167

  吡唑醚菌酯,专利到期了,于是国内厂家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制造并作为赚钱的机会了!

吡唑醚菌酯这个类型的产品,从最早巴斯夫的凯润(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到百泰(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到凯特(18.7%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据说每年都可以卖几个亿,这是一块大肥肉啊!其实不只是这个玩意,以前的苯甲·丙环唑、氟虫腈等,都上演过类似的把戏。因为国外这些产品,无一不是引领价格新高。他们花大力气研发,花大力气推广,花大力气营销,所以就能取得好的价格好的销售,并非完全只是产品优秀的原因。

 

  我们国内厂家,就和现在提倡串货的某些人一样,抱着拿来主义的投机思想。不是去学习人家的创新精神,一眼看中的就是“人家那么赚钱,也该让我捡点好处了”。所以,一旦某个产品专利到期,那就是一次国内厂家的狂欢,一时间,这个产品就成了价格战的主战场,最后,大家都在狂欢中引爆,爆炸得烟消云散。然后,继续盯着国外的新产品,胆大的就先拿来做隐性成分,胆小的就在眼巴巴地干等。反正,想赚钱,付出都是舍不得的,就想着拿别人的孩子给自己的脸贴金,也没法舍得,就算是自己生的孩子,稍微优秀点,就当是天王老子了,牛逼哄哄,自己把自己当回事,不把渠道商放在心里,爱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要不就是自己的孩子总是被坏人引诱被拐骗走。所以,国外厂家走的是良性循环之路:研发—高价—高利润—高投入新产品研发,最后越来越强,路子越来越宽。而国内厂家走的是恶性循环之路:山寨—低价—低利润—低投入继续山寨,最后越来越弱,一场你死我活的价格竞争之后,能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什么壮大发展了。

 

  我们不是外国佬的主动收的徒弟,所以往往学到的就是皮毛,但是我们的国内,那些奉洋货为神丹的人,在大力推广外国货的时候,还不忘记为自己贴金说,“我这是学习外国优秀之处”,真正的无耻,那个外国佬承认你是他们的入室弟子了?很多专利到期产品,国内做出来的和国外的就是不一样,就拿这个什么吡唑醚菌酯来说,国内企业只敢说比国外的便宜,就没有人敢说,我比国外的更贵更好,即便人家含量97.5%,我们的98%依旧没有底气。国外对产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我们呢?貌似只会低价,低价,再低价!其实国外的产品,即便不是专利产品,比如我们已经快死掉了的吡虫啉,结果人家却能妙笔生花弄个拌种剂,依旧能独领风骚。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们这些厚面皮凑上去的徒弟们,根本就没有学到师傅的实质本事。国外的企业,不会那么浮躁地跟风山寨,他们注重创新,也注重已有的产品的升级,比如吡唑醚菌酯,他们知道这个药剂的预防性很好而治疗性欠佳,所以更多的是推出复配剂。还有,他们的核心技术我们根本没有掌握,他们不仅有表面的登记,比如他们是杀菌剂,可是还能兼有植物调节剂的功能。化学物质的同分异构导致活性大大不同,他们能够而我们却无法做到精益求精。

 

  我们的国货并非没有好东西,国外的新药也不见得就能包打天下。只是,思路和观念不同。导致最终结果不同。很多厂家和经销商只看到了国外产品的优质高利润,对人家垂涎三尺却没有想过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好。就如同我们的教育,永远都存在一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和你是不会亲的,同理,山寨回来的,拿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创新和发展,没有超越“师傅留一手”的地方,永远只是落后,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吃冷饭。这样的局面,按照俗话说,“永远出不了师”,也就永远不能独立,只能可怜滴做个打工的,做不了老板。

(农医生资讯)

tag: 吡唑醚菌酯  凯润  百泰  凯特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232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