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休·格兰特(Hugh Grant)在这家百年老店已经度过了35个春秋,他是一个来自苏格兰的乐天派,闲暇时间喜欢打理自家后院的菜园。
孟山都公司成立于1901年,靠糖精业务起家,是家名副其实的化工企业。100年间,孟山都经历了几次农业革命与自身变革,从化工、生物技术,逐渐蜕变成一家种子公司。今天,格兰特将带领孟山都再次转型。这一次,由何而起?又将去向何方?
孟山都大概是全球被妖魔化最严重的公司之一:孟山都是多个“纪录片”的主角,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论,在全球兜售转基因作物的时候却在自家食堂供应有机食品……这些传言听起来匪夷所思,甚至有些滑稽。
处在“风口浪尖”中的孟山都,如何做自己,又何以让人们相信,它在为满足世界增长中人口的粮食需求有所作为?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看一组数字。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届时需要两倍于当下的粮食产量才能满足全球粮食需求。同时,土地、水和其他自然资源将更加稀缺。另一方面,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则预测,2016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各地的农民,将不得不与过量的雨水、持续的干旱,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病虫害作斗争。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指出,气候变化已经使全球每10年的作物产量增长速度放慢2.5%。更严峻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在某些地区已经迫在眉睫,非洲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农业部长Tom Vilsack对《财富》表示,解决人口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难题“需要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
不难想象,对于一家每年靠生产粮食实现150亿美元收入的公司,气候变化对影响的深远程度。2015年,孟山都制定了到2021年实现公司碳减排计划的宏伟目标。为实现目标,这家历经化工、生物技术、种子3个发展阶段的公司将再次转型:这次,孟山都将成为一家数据公司。格兰特认为:“数据科学就好像‘催化与粘合剂’,将孟山都的所有技术平台衔接、整合起来。”
如何实现转型?现代农业生产中,要想提升产量并降低成本,农民要确保其每项决策的正确无误:正确的种植密度、正确的微生物以保证土壤健康、适时适量的施用肥料等。
每年,农民需要做出40多项决策。过去,人们依赖传统和经验做出决策。今天,这些可以交由数据。
数字化浪潮在即,促使孟山都于2013年收购气候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当年,这还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除了提供天气数据外,也是一个算法和模型设计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基因性状、农民习惯和环境之间的关联,提供众多其它“大数据”无法提供的内容。气候公司的愿景,不是告诉农民春季有多潮湿,而是为他们提供建议,例如在潮湿的春季和特定的耕种环境下,精确到田块级别,应该施多少氮肥。
气候公司的算法和模型涉及美国数百万英亩的农田卫星、气候、试验田、农民、土壤和产量数据。通过气候公司,孟山都拥有了一套崭新的农田解决方案。
此外,孟山都还将更长远的眼光和资源集中在一些崭露头角的初创企业,其中一家便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Blue River Technology。这家公司以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为使命,开发出的遥感设备能够根据体积、形状和颜色区分杂草和作物,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降低10倍。Blue River的思想代表了农业技术的重大转变。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建立在使用更多资源—除草剂、除菌剂、肥料—从而获得高产,而Blue River则希望通过节省资源提高生产力。孟山都也正随之改变,通过大数据,从产品生产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当前,大数据业务尚未为孟山都带来显著的收入,但它显然有耐心并愿意等待。农产品正陷于低潮期,农民的生产力越来越高,连年丰收压低了农产品价格,这使得农业听起来像是个永远无解的商业难题。然而,格兰特却不这样认为:“用长远眼光看待,我更担心未来的粮食不够吃,而非一时的充足。”的确,尽管连年丰收,但玉米消费需求仍持续走高:今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0亿吨。
格兰特说:“粮仓现在是满的,但仍有可能风云突变。”
(孟山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