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作为综合性的植保技术,其在保护作物种子免遭生物或非生物逆境干扰方面,成为最有效、最节本的手段。在病虫害严重暴发、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以及农药零增长的大环境下,种子处理剂市场成为农药企业业绩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士关注。
3月1日,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主办的“第三届种子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全球种子处理剂市场将从40亿美元翻番至90亿美元以上,市场蛋糕巨大。
市场:国内市场年增长率高达20%
目前,全球种子处理市场规模大约在40亿美元,北美地区占据了51%的市场份额,其次分别是南美22%、欧洲20%和亚洲7%,而在全球市场中,专利产品主要来源于跨国农化的六大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先正达名列前三。
自2012年以来,全国病虫害发生情况逐年加重,消耗的农药金额愈来愈大,世科姆作物科学(无锡)有限公司李俊虎报告指出,金针虫、蚜虫和蛴螬成为最难防治的几类害虫,而茎基腐病、散黑穗病、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频率也在加大,作为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的种子处理剂,在农事操作中的地位在上升。
在此影响下,国内种子处理剂市场飞速增长,Agro数据显示,2011—2015年国内种子处理剂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20%。在全球范围,大豆、玉米、小麦是种子处理主要依存的作物品种,三者占有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过去10年,种子处理剂发展迅速。”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与应用经理胡圣豪指出,随着苗床育苗逐步被直播取代、机械化播种的大量应用,传统农业在向着现代农业转变,种子处理技术可以在保障直播种子的良好发育、保证机播种子良好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以及针对靶标施药目的性更高等方面优势明显。
趋势:成分多样化兼顾杀虫杀菌
随着农药研发技术的提升,种子处理剂也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胡圣豪认为,一方面种子处理剂对作物的保护期在延长,从传统的苗期保护发展到了对成熟期的全套保护方案。
另一方面,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地位在提升,由于悬浮剂可提高在种子表面的黏附力,提高覆盖的均匀度,并提供统一的种子外形标准,在机械化播种和保证整齐的出苗率方面表现更优,更关键的是,悬浮剂可以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生产,可代替叶面喷雾,控制早期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
在全球范围内,英国Agrow杂志中国记者韩书友认为,种子处理剂产品正在从单一有效成分向多元有效成分发展,从单一防治靶标在向多重防效方面转变,如曾经的种子处理剂以杀线虫为主,而现在许多企业的种子处理剂产品具有杀线、杀虫和杀菌等多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物农药在全球的地位提高,生物源种子处理剂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提升,如利用坚强芽孢杆菌可防治3种以上线虫病害,利用荧光假单胞菌防治萝卜上的镰刀菌枯萎病等。对此,韩书友预计,2014年生物源种子处理剂全球销售市场大约3.04亿美元,到2019年,该数字会上升到5.61亿美元。
现状:机遇与风险并存,安全性亟待加强
国内种子处理剂历经引进、学习、复制、创新等过程,在促进种苗期有害生物方面业绩辉煌,但种子处理剂依然有许多弊病和风险有待解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研究员王险峰指出,种子处理剂在环境影响下对作物安全性差、对有害生物控制时间短、药效差等问题亟待解决。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曾研究发现,含多效唑、抑霉唑、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等三唑类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存在降低出苗率,令幼苗僵化,甚至抑制地上部分伸长的风险。而因种子处理剂发生药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2005年呼伦贝尔农垦局谢尔塔拉农场3,000亩大麦用6%戊唑醇种子处理剂拌种,严重抑制出苗和幼苗生长,全部绝产。同年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使用含有隐性成分三唑酮35%多·克·福种子处理剂,近万亩大豆受药害,严重抑制幼苗生长。
“在种子处理剂中混入微量元素是个误区。”王险峰指出,锌、铁、锰、硼、铜、钼、氯等称为微量养分元素,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作物微量元素缺失的原因是土壤本身含量偏低,或有机肥施用偏少,“从种子上做手脚,不仅会造成营养不平衡,甚至会令作物微量元素中毒。”
此外,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石洁指出,种子处理剂在防治玉米病害方面也出现品种单一、毒性较高、在某些品种和地区防治效果不稳定、长期保存对出芽率有影响的问题,“尤其是以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等作为有效成分的种子处理剂,一定要小心使用。”
对此,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徐妍博士对研发种子处理剂的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应从有效含量的酸碱度、相关杂质、低温贮藏稳定性、热贮藏稳定性、2年常温测试、热贮藏转常温、黏附度等方面循环测试,充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再进行大田试验和推广,这是每一家制造种子处理剂企业的职责所在。
(农财宝典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