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2017年江苏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及2018年发生趋势

作者:《农药快讯》《现代农药》 石凌波 更新时间:2017-12-27 点击量:2614

    近日,在江苏省农药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上,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杨荣明副站长为与会代表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他在“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及2018年发生趋势”的报告中,回顾了2017年江苏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概况,并且分析了2018年我省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防治策略。

 

    杨荣明副站长指出,农药对于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实施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的新形势下,农药将朝着环境友好、安全的方向发展,使用农药也将更加科学与规范。已公开征求意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于植保植检机构的属性、农业经营主体对农药的使用、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行为规范等,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未来也将与《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组成三驾马车,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驾护航。

 

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杨荣明副站长

 

1  2017年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据杨副站长介绍,2017年我省病虫害呈现中等发生态势,程度略轻于2016年;经初步统计,2017年的农药使用量较2016年略减,制剂7万多吨。

 

    总体而言,小麦白粉病、水稻纵卷叶螟、稻曲病、二化螟、玉米棉铃虫、蔬菜斜纹夜蛾、三叶斑潜蝇等发生较突出;条锈病、稻纵卷叶螟、稻曲病、棉铃虫、粘虫、斑潜蝇等发生重于2016年;赤霉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发生较2016年有所减轻。

 

1.1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3,173万亩,较上年减少100多万亩;全省小麦病虫累计发生面积9,435.9万亩,防治面积17,444.3万亩;小麦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轻于2016年。其中,病害发生最重的是白粉病,发生面积达2,043.7万亩。

 

表1  2017年江苏省小麦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病虫种类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万亩)

主要发生区域

赤霉病

2(3)

990

苏南、沿江和沿淮地区中等发生

白粉病

4

2,043.7

沿淮、里下河及淮北局部大发生

纹枯病

3

2,042.7

沿淮、里下河、淮北局部偏重发生

条锈病

1

14.6

零星发生

蚜虫

3

2,359.2

淮北、沿江偏重发生

粘虫

1

290.2

苏南、沿江、里下河局部地区

 

1.1.1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其中以小麦抽穗扬花期发病为害最重。

 

    据杨副站长介绍,我省2017年小麦赤霉病总体偏轻发生,苏南、沿江和沿淮地区中等发生。发病面积99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27.6%,发生程度与2011年相仿,为2012年以来发生最轻的年份;见病时间较上年推迟,大面积于4月下旬见病。但赤霉病在田间的症状表现发生了新的变化,部分小麦的穗上未发病,而在穗下发生,表现为基腐。

 

    防治药剂主要以戊唑醇复配剂、氰烯菌酯复配剂为主,防效较好;同时选用了新药剂——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Adepidyn)进行试验;未来,氟唑菌酰羟胺可能会成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

 

1.1.2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杨副站长介绍说,小麦白粉病是2017年小麦病害发生最重的病害,全省偏重发生,沿淮、里下河及淮北局部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043.7万亩,低于上年同期的2,506.7万亩,发生程度略轻于2016年,重于2014、2015年。2017年白粉病见病早,最早于3月7日大丰查见,始见期较2016年迟8天,较常年早30天左右。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大,扬麦、宁麦、淮麦、徐麦系列较感病;部分品种三叶病叶率超过80%,上三叶病叶率超过60%,病情指数超过20。

 

1.1.3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侵染引起,是一种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流行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进入春季后,雨水的明显增多利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

 

    杨副站长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属首次发生,全省发生面积达14.6万亩,大部分地区呈零星点状发生,部分小麦功能叶发病,严重影响产量。

 

1.2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年我省水稻种植面积3,413.5万亩,较上年减少28.7万亩。病虫总体中等发生,略重于上年,是2004年以来较轻的年份。稻曲病,稻瘟病,五(3)、六(4)代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发生较突出;纹枯病、稻飞虱、大螟、恶苗病等其他病虫发生平稳。

 

1.2.1  稻曲病

    稻曲病是富贵病,粗杆大穗型、高肥水田块更易感病。26~28℃最适合,孕穗期侵染。把握稻曲病防治适期十分关键,必须立足预防,其防治适期为破口前5~7天(剑叶叶枕露出30%~50%)。

 

    据杨副站长介绍,稻曲病2017年在全省中等发生,丘陵、沿江、沿淮及淮北粗秆大穗型品种上偏重至大流行,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为近年来最重的年份,发生面积597.57万亩,是2016年的2.62倍,病穗率1%以上的重发面积为107.8万亩,其中病穗率10%以上的重发面积为3.2万亩,是2016年的11倍。针对稻曲病,我省主要采用了三唑类、碱式硫酸酮、井冈霉素A等药剂进行防治。

 

1.2.2  稻瘟病

    稻瘟病为气候型病害,4叶期、分蘖盛期、破口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加上感病品种,有利于稻瘟病发生。防治稻瘟病,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苗、叶稻瘟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在破口初期、齐穗期防治。全省主要采用了三环唑、吡唑醚菌酯、稻瘟酰胺、嘧菌酯等药剂进行稻瘟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2.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称花秆病、云纹病;分蘖期开始发病,拔节期进入发病高峰。杨副站长说,我省水稻纹枯病发生态势平稳,主要采用三唑类、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效果普遍较好。

 

1.2.4  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均为种传病害。恶苗病又称徒长病,近年在苏南、沿江和沿海发生普遍;一般有3个发病峰期: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初侵染源。

 

    杨副站长说,我省推行种子处理,主要采用氰烯菌酯、咯菌腈、杀螟丹等药剂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1.2.5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常年在我省一般发生3个代次:四(2)代、五(3)代、六(4)代。杨副站长介绍说,稻纵卷叶螟2017年在全省偏重发生,沿太湖、沿江的五(3)、六(4)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总体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1.8亿亩,防治面积达3亿多亩。稻纵卷叶螟在前期迁入早,迁入量正常,但在后期,从8月上旬开始稻纵卷叶螟危害陆续加重,较往年有所推迟,主要是受本地虫源的影响。

 

    从7月下旬到9月中旬,针对稻纵卷叶螟主要采用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双酰胺类、有机磷类等药剂进行防治。

 

1.2.6  二化螟

    2017年,二化螟在全省偏轻发生,在沿江及丘陵山区局部地区的杂交籼稻及粗秆大穗粳稻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上年相近;总体发生面积1,082.68万亩,较上年减少50.64万亩。

 

1.3  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2017年我省玉米种植671万亩,其中春玉米161万亩,夏玉米510万亩,主要种植于沿江、沿海及淮北等地。全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为偏轻发生,累计发生1,481.8万亩,与2016年相近。

 

表2  2017年江苏省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病虫种类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万亩)

主要发生区域

玉米螟

2

687.0

沿江、沿海及淮北

棉铃虫

3

190.1

沿海、淮北

粘虫

1

20.3

沿海、淮北

二点委夜蛾

1

33.9

淮北

粗缩病

1

6.65

淮北

大小斑病

2

102.0

沿海、淮北

纹枯病

2

57.9

淮北

锈病

2

88.4

沿海、淮北

褐斑病

1

32.6

沿海、淮北

弯孢霉叶斑病

1

22.9

沿海

 

1.3.1  玉米螟

    玉米螟在全省偏轻发生,沿海、淮北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687万亩次,较上年减少19.2%。

 

    冬后基数高,全省越冬代玉米螟百秆活虫加权平均44.8头,是2016年的2.9倍,较常年增加30.6%;沿海、淮北地区发生重于沿江地区,一代百株累计卵量沿海、淮北(144.3块)显著高于沿江(4.9块)。

 

1.3.2  棉铃虫

    棉铃虫总体为中等发生,累计发生面积190.1万亩,是上年的3.1倍,三、四代发生重于二代;玉米抽雄吐丝期与棉铃虫产量高峰期重合的田块发生严重。

 

1.3.3  粘虫

    粘虫总体为轻发生,沿海、淮北局部偏轻发生;全省发生20.3万亩。2017年一代成虫在我省江淮及淮北部分地区虫量高,滞留虫量也明显高于往年;因夏玉米播期早,二代粘虫在淮北、沿海小麦留茬免耕田块发生危害。

 

1.4  蔬菜水果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不断扩大的高效设施面积和复杂的种植制度,对一些杂食性害虫、土传病害(根结线虫)十分有利;它们在设施蔬菜温室大棚中会变成第2年的虫源基数,累计发生危害。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三叶斑潜蝇、红蜘蛛、梨锈病、根结线虫病等在我省多地区发生。

 

1.4.1  斜纹夜娥

    斜纹夜娥,又名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它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食性既杂又危害各器官,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江苏沿江地区发生越来越普遍,危害逐年加重。斜纹夜蛾种群发生数量回升迅速,已由1个次要的偶发性害虫逐渐成为蔬菜和豆科作物上比较重要的害虫,在我省甘蓝、大葱、豇豆等蔬菜上发生,在芋头上发生最重。

 

1.4.2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又名菜蚤子、土跳蚤、黄跳蚤,属鞘翅目叶甲科。常为害叶菜类蔬菜,以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黄曲条跳甲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使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幼虫于土中咬食根皮,使根系吸水,肥力下降。

 

1.4.3  梨锈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在我国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南各地均有发生,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后常引起叶片早落,幼果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其病原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桧柏、龙柏等。梨锈病在我省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果实的产量受到影响。

 

2  2018年病虫害发生趋势

    基于病虫害越冬基数(螟虫基数增加、烟粉虱下降、病害菌源充足)、品种布局以及气象因素等,预计我省2018年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2017年。小麦赤霉病、麦类白粉病、水稻纵卷叶螟、夜蛾类害虫等偏重发生;麦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稻瘟病、螟虫、玉米螟、棉铃虫、烟粉虱等在局部将偏重发生。

 

2.1  小麦病虫将中等至偏重发生

    (1)赤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苏南、沿江、里下河及沿淮局部5级,淮南地区与2016年相近;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高温高湿天气,发生程度还将加重;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

 

    (2)白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沿淮局部可达5级,与2016年相近;发生面积2,200万亩。

 

    (3)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3级,淮北、沿淮、里下河等地4级,与2016年相近;发生面积2,200万亩。

 

    (4)条锈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100万亩。

 

    (5)麦蚜。预计穗蚜发生程度3级,淮北4级,发生程度略重于2016年;发生面积2,000万亩。

 

    (6)麦粘虫。预计发生程度1级,与2016年相近;发生面积200万亩。

 

2.2  水稻主要病虫将中等偏重发生

    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偏重发生,稻曲病、大螟、病毒病等偏轻发生。

 

 

图1  2018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测

 

2.3  玉米病虫将偏轻至中等发生

    (1)粗缩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

 

    (2)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发生面积80万亩。

 

    (3)大小斑病。预计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190万亩。

 

    (4)锈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沿海、淮北局部3级;发生面积110万亩。

 

    (5)褐斑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淮北局部3级,与2017年相近;发生面积50万亩。

 

    (6)玉米螟。预计发生程度3级,重于2017年;发生面积670万亩。

 

    (7)二点委夜蛾。预计发生程度1级,与2017年相近;发生面积30万亩。

 

    (8)棉铃虫。预计发生程度2级,沿海、淮北局部3级,重于2017年;发生面积200万亩次。

 

    杨副站长强调,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会产生新的变化,需继续关注中期、短期预测。但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尤其是穗稻瘟、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玉米棉铃虫等仍是2018年防控的重点。

tag: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  发生趋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江苏省植保植检站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485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