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最先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药,其次是颖片内侧壁。病菌孢子在扬花期传播到穗部,从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或者不经花药而通过颖片缝隙直接从小穗基部等侵入。赤霉病菌侵染多集中在小麦扬花期,小麦终花后赤霉病菌的侵染几率下降。因此,首次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掌握在扬花初期用药,品种易感病或抽穗扬花期遇雨,宜间隔5~7天再用药防治1次,以确保防效。
戊唑·多菌灵、戊唑醇、氰烯菌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适用药种,适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戊唑醇和多菌灵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氰烯菌酯有良好的内吸性和一定的传导性。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恒奎等人撰写的《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内吸输导性研究》一文报道,据测定,氰烯菌酯可以通过小麦根部,在导管或木质部中以短距离运输的方式向上输导;被麦叶中部吸收的药物向叶尖方向输导的能力较强,向叶片基部输导的能力较弱;药物在麦叶部跨层输导性较差,被下部叶片吸收的药物很难输导到上部叶片;药物在穗颈中的输导性较差。在小麦抽穗期用该药防治赤霉病时,应尽量将药喷到穗部。
第1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适期是在小麦扬花初期,此时可能还有部分穗子没有抽出,可以选用内吸传导性较好的戊唑·多菌灵,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宜放在第2次用药时施用。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