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东辽河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集成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配套技术措施,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近期印发《东辽河流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方案》(吉农农发〔2019〕1号)。
一、建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体系
1、精准测报支撑农药减量
以东辽河流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加强调查监测与预报。规范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及时汇总上报监测数据,建立“情报+电视+广播+手机+网络”五位一体多元预报发布体系,提升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实行防治病虫从过去“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确保农药及时施用、高效利用。
2、绿色防控引领农药减量
在东辽河干、支流两岸2,000米内,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构建生态缓冲带,因地制宜集成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组装健康栽培、植物诱集、防虫阻隔、性诱、食诱、灯诱、色诱、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推广全程绿色防控。特别是加大生物农药和促进作物增产、抗逆、农药减量使用的植物免疫诱导剂、植物健康产品、喷雾助剂等推广力度。
3、植保药械替代促进农药减量
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效自走式、风送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植保机械,静电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械及其配套使用技术,替换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小型车载式喷雾车等主流机型的施药机械,提高施药技术。推广对靶施药、静电喷雾、循环喷雾、防飘喷雾技术,逐步实现精准施药。
4、统防统治助力农药减量
充分利用中央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和农机购置、全程社会化服务等补贴政策,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新型植保社会化组织,创建“药械+物资+技术+人才+服务”等多种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广全程承包统防统治服务。同时依托吉林省植保无人机作业联盟,实现“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
5、技术培训推进农药减量
在东辽河流域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农药减量控害农民培训班,把农民“请上来”,农技专家“沉下去”,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培训活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
二、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一)玉米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化学除草减量技术
(1)规范科学用药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墒情好的壤土,38%莠去津应用剂量严格控制在4.5升/公顷以内进行土壤处理;推荐使用噻酮·异噁唑+莠去津3.45升/公顷土壤封闭。
(2)改变用药习惯
推广一次用药技术,土壤处理转为茎叶处理。可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等混用做苗后茎叶处理,其使用量控制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50%以下;或选用噻酮·异噁唑制剂用药量0.45升/公顷;或苯唑草酮制剂用药量0.15升/公顷;或苯唑草酮+莠去津制剂用药量1.125升/公顷。
(3)添加功能助剂
加入喷液量0.25%~0.5%的桶混助剂,如迈丝、满牛、激健等植物油助剂,可降低除草剂使用量10%以上。
(4)更换标准喷头
农药减量控害,精准施药技术尤为关键,推广标准施药作业技术,更换使用除草剂专用喷头均匀喷施,严禁“草多处多喷”、重喷、漏喷或过量喷施。
2、绿色防控技术
(1)性诱防控技术要点
性信息素诱芯选择:选用持效期4个月以上PVC毛细管固体内芯。性信息素诱芯使用前需在-15~5℃冰箱中保存,常温条件下储存时间过长影响防治效果。
设置时间: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期(从往年发生情况看5月下旬即可以安放)至末蛾期结束;棉铃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根据发生规律确定设置时间。设置密度: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均匀放置。有玉米秸秆垛或玉米棒集中堆积的地方,可以采取围屯挂放诱捕器的方法,诱捕器之间距离在25米左右。
设置高度:玉米螟诱捕器底端高度为1.5米;棉铃虫和粘虫诱捕器底端高度为1米,玉米整个生长期不需更换诱芯。性信息素只针对目标昆虫,专一性强,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需要洗净手后安装,以免性信息素失效。
(2)食诱技术要点
食诱剂配置方法:将生物食诱剂与水1:1配比,加入随食诱剂附赠的杀虫剂混合均匀即可。
施药方式:① 人工条带撒施。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将食诱剂人工均匀滴洒到玉米中上部叶片,每亩1~2个条带,每条带长度10~15米,药液量为上述混合均匀后的药液100 ml。② 诱捕器诱杀。在条带施药不方便的地块,亦可使用圆形诱捕器,每亩1~3套,每个诱捕器加入配置好的药液30毫升。诱捕器高出作物顶端20~30 cm。③ 无人机施药。规模化集中连片地块可采用专用无人机喷洒设备施药(随食诱剂产品一同配备),施药量同人工条带撒施。
(3)生物防控技术要点
可应用无人机投放蜂器投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一点释放赤眼蜂2万头,分2次间隔5~7天统一释放,或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
玉米其它叶斑类病害及蚜虫、双斑萤叶甲防控可选用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如丙环唑·嘧菌酯、氯虫·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统防统治。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性诱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天左右(东辽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方式排列,上风口和靠近村屯田块可加密安放,平均每亩放置1个。
水稻生长前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随水稻植株生长进行调整,拔节期后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冠层顶端10~20cm为宜。
(2)生物防控技术要点
采用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6月初,在越冬代二化螟蛾羽化高峰期,开始首次放蜂。每亩放蜂3.6万头,间隔5~7天释放一次,共释放3次,每次释放3个放蜂器,平均分布于田中。
(3)生态防控技术要点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稻蟹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蟹400~500只(规格为100~120只/公斤),9月份收获。
稻鱼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4公斤鱼苗,8月未收获。
(4)科学合理用药技术
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期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可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丙环唑、丙环·咪鲜胺、氟环·稻瘟灵等化学农药。
(三)设施蔬菜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农业和生态调控技术
(1)清洁棚室
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裸根等,集于棚外深埋或沤肥。
(2)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
蔬菜收获后或下茬蔬菜定植前,可采用生物熏蒸,高温闷棚室7~15天,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
(3)温湿度调控
春茬蔬菜棚室内增置地膜覆盖、滴灌、天窗等通风设施,降低棚室湿度;高温季节棚室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室内温度。
(4)健康栽培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定植时选择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
2、释放天敌防治虫害
(1)防治粉虱、螨类害虫
丽蚜小蜂、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7~15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小花蝽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黄瓜新小绥螨5,000~10,000头/亩,间隔25~30天后,再按20,000~30,000头/亩释放一次。
(2)防治蚜虫
瓢虫、草蛉、蚜茧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瓢虫(卵)1,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300~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蚜茧蜂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3、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1)主要蔬菜病害
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防治黄瓜角斑病、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春雷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多抗霉素、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防治番茄疫病。
(2)主要蔬菜虫害
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优选微生物源或植物源杀虫剂、杀螨剂。粉虱类可选用蜡蚧轮枝菌、球孢白僵菌、矿物油、多杀霉素等药剂;螨类害虫可选用矿物油、浏阳霉素、藜芦碱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鱼藤酮、苦参碱等药剂。
4、理化诱控技术
(1)诱控技术
利用黄板、蓝板等色板诱杀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利用灯光诱杀夜蛾类害虫;利用食诱剂诱杀害虫成虫等。
(2)防虫网阻隔技术
在棚室缓冲间,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减少农药使用量。
5、科学用药技术
病虫发生较重时,采用科学的用药技术进行防治,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推荐使用绿色生产资料认证产品嘧菌酯、双炔酰菌胺、代森锰锌、噁霉灵·代森锰锌防治番茄(西瓜、马铃薯)(早、晚)疫病、叶霉病、黄瓜白粉病、黑星病、番茄溃疡病、霜霉病等病害;低用量杀虫剂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害虫;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植物免疫诱抗剂,增强植株免疫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6、精准用药技术
应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交替轮换用药,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