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宋宝安院士为农药“正名”——没有农药,粮食安全无从谈起

更新时间:2019-03-20 点击量:2202

   一提到农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关联词是“有毒”,并视其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罪魁祸首,唯恐避之不及,希望能不用最好。事实上农药真有那么可怕吗?现在我国使用的农药都是什么样的?未来我国农药发展会有哪些热点趋势?对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作为从事农药研发和植物保护30余载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专家,他对农药的利弊分析、创新思考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诸多见解,客观、科学,给人启迪,并颇有借鉴意义。

 

公众对农药有太多误解

   近年来,因为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药经常被“妖魔化”。对此,宋宝安院士表示,农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人们对“农药有毒”的印象也不一定是真的。

 

   “其实,农药的毒性远低于我们身边经常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宋宝安告诉记者,我们对农药有太多的误解。其实许多癌症是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产生的,如玉米、小麦、豆类、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肿瘤、肝硬化;蘑菇中的肼类毒素会导致肝癌、肺癌和胃癌,而农药并非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

 

   “没有农药,粮食安全无从谈起。”宋宝安表示,已知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有2,300多种,这些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十九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曾使得爱尔兰人口锐减近1/4,而造成饥荒主要是因为马铃薯晚疫病导致的减产绝收。“如果没有农药作为武器,人类会在与害虫争抢粮食的战役中大败。如果不使用农药,将会使粮食供应更趋紧张。”他说。

 

   除了农作物病虫害,卫生害虫也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蟑螂、虐蚊等,它们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传播肝炎、结核、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我们必须清楚,假如没有农药会引起‘天下大乱’。能保障人类健康的,不仅仅是医药,从源头或者传播媒介上消除‘病源’,才是保证人们免于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农药则一直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宋宝安指出。

 

   近年来,随着高毒高风险农药相继被禁限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高毒农药比例仅为2%。宋宝安介绍说,不仅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我国还相继创制出一批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农业农村部从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更加关注农药使用对环境、生态以及使用者暴露等的风险,对农药的生产、管理、应用等各方面的监管更加严苛,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有保障。

 

科学应用就能趋利避害

   农药既是为人们守护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帮手,亦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将风险降到最低,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就成为了关键。今年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要稳定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药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对待农药,宋宝安总结了十六字箴言:“正确认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科学发展。”首先,新修订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改革了农药管理制度,使农药的登记更为严格,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加强了农业部门的监管手段和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打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其次,宋宝安建议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策略层面,树立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控为辅”的植保新理念,建立“以作物健康为主体防控措施,变传统被动防治为作物主动防御”的新策略。政策层面,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大胆探索基于作物全程健康、基于区域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控政策,跳出过去“单病单虫”的防治政策。研究开发层面,开展科研、生产、推广多行业协作,建立涵盖农药企业、高校院所、植保推广应用部门的大的协同创新联盟,研发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绿色农药和生态农药,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绿色防控投入品的推广应用。技术层面,建立以农艺、生物或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作物农田生态系统。

 

   “总之,加大绿色生态农药、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生物信息素产品、免疫激活剂以及高效绿色新农药、新剂型的创制开发,要走清洁工艺、绿色工艺、生态工艺的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道路。加强天敌规模化人工饲养和施放及天敌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绿色农药精准使用技术与高工效施药技术及航空植保技术,建立基于作物健康的全程植保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完善统防统治机制,强化绿色农药及其配套技术的普及应用,既要满足我国农业防灾减灾的刚性需求,还要符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需求。”宋宝安说。

 

   宋院士还重点强调了加强科普宣传的重要性。他表示,科普是让公众了解农药、懂农药的关键。一方面,用农药的人不了解农药,导致对施药方式、施药时期、施药剂量、施药安全间隔期等把握不准确,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药害及中毒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公众不了解农药,导致谈“药”色变。建议在大、中、小学开展农药科普讲座,出版通俗易懂的农药科普手册和宣传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和科学引导,同时加强基层农药使用者合理使用农药的相关培训。总之,希望全社会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出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紧盯前沿技术加强绿色创新

   农药虽小,但关系重大。当前我国农业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为发展目标,在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下,我国农药行业今后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宋宝安认为,行业的热点趋势主要集中在:环保核查,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施用的监管力度,通过“新门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农药集中配送,从源头规范市场;“试水”电子商务,实现企业网络化、信息化;农药管理新政策,统一农药生产管理、严查市场、严管使用;作物解决方案,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向整体的技术服务转移,强调作物健康为目标的全程解决方案;大力推广生态农药,以生物源或天然物作为生态农药先导结构,开展生态农药的分子设计研发是农药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和行业结构;农药管理,引领企业向诚信、创新、合作方向发展。

 

   而在农药创制上,宋院士指出,国家“十三·五”期间农药绿色创新重点包括了加强品种绿色工艺创新研究,节本清洁,增强竞争力;加强骨干品种绿色制剂创新研究,减少生态环境风险;推动专利过期品种国产化进程,为替代提供当家品种;加快免疫诱抗、性诱剂及调节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生态调控;研发高工效农药和航空新型制剂,加强药种肥一体化进程,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精准化率及省力化;推进绿色农药全程植保技术和体系建设,为以区域和作物健康为代表重大病虫害防控提供全程免疫解决方案。

 

   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农药创新,宋院士认为,根据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针对制约我国绿色农药创制与产业化的关键问题,通过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产品创制、产业化四类关键问题的整合和联合创新,并在绿色药物新靶标和分子设计、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学、RNAi新农药创制等重大产品创制与产业化等前沿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力争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的“重磅炸弹”级新产品,建立其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技术,同时,培养一批农药创新领域的领军性人才和一批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采访间,宋宝安特别看好RNAi农药,将其誉为“农业上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他介绍说,RNAi农药兴起于近两年,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解决途径。利用RNAi农药干扰技术,可阻止害虫或病菌进行相关蛋白质的翻译及合成,切断其信息传递,在基因层面上杀死害虫和病菌,从而帮助人类进行作物害虫、病菌以及杂草的杀灭。

 

   “我们还应结合当今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的趋势和特点。比如以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结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尤其是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与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结合日益紧密。目前,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应用于新农药创制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农药创制效率。最后,多学科发展的推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农药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多学科之间的协同与渗透、新技术之间的交叉与集成、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与整合已经成为新一轮农药科技创新浪潮的鲜明特征。”宋院士的眼中闪着亮光。

来源:农民日报)

tag: 农产品质量安全  科学应用  农药科技发展  绿色创新  科普宣传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642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