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们进入了“三个时代”,即贸易摩擦、移动互联、生态文明时代,这意味着我国农药行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与方位。说起这样的“三个时代”,我们就内心很不平静,中美贸易战把农药业卷入其中,移动互联网把中国农药推进到一个全新时代,而生态绿色让中国农药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有人说,“三个时代”将会终结农药,让农药发展走进低谷,也有人说,“三个时代”将会给中国农药带来惊喜的变化。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样的“三个时代”对于中国农药发展的影响呢?
1 中美贸易战与农药业发展
解决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的多发时代。近来,中美贸易战逐步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追加2,000亿美元的关税于2018年9月24日生效,年底前设定税率为10%,涉及产品占到中国出口美国产品总量的约40%。若两国政府不能在后期达成一致,关税将从2019年1月起上升到25%。涉及相关农药产品。农药对美出口的主要是原药,是国外企业生产终端制剂产品所必需的原料,草甘膦、麦草畏、吡虫啉等对美出口占比都比较高。这就对于中国农药出口形成一定的影响。2018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数量为81万吨,同比下降5.1%,金额为28.04亿美元,同比上升8.6%。但笔者认为,我国农药具备了应对贸易摩擦风险的底气和能力。我国原药生产规模很大、基础很扎实,目前正加快创新发展,构建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和中间体配套等完备的农药产业体系,完全具备在贸易摩擦风险状态下独立自主发展的条件。反过来说,即使美国不从中国买农药,但中国的农药还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为加大农药出口,目前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积极加强农药国际间沟通交流,如近期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与越南植保局签署《中越农药管理技术合作备忘录》,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药管理政策人才培训班,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农药管理工具包培训班,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农药管理部门的官员和技术专家开展交流,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正所谓“西边不亮东边亮”。下一步,面对复杂的贸易局面,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与东南亚、中东地区、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多边贸易关系,可以战略性地加快全球化布局,向其他国家出口,加大对非美市场的出口。还可以依靠海外工厂的生产和出口等。
但进入了一个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的多发时代尤其是当前中美贸易战,给农药业发展带来的思考是深刻多彩的。当前,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农药行业有了一个新的共识,就是面对严峻的农药出口形势,必须提高中国农药的国际竞争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则必须倡导个性化。没有个性的产品是不能够立足国际市场的。笔者面对这些也在反思,我们的一些农药企业的产品为何缺乏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是没有自己的个性,同质化严重。在新形势下,我国农药企业必须在国际化中来打造个性化企业,生产研发个性化产品,以占领国际市场。但要提升国际竞争力,产品个性化必须是基础。国际竞争力必须靠产品的个性来凸显。多国、多种气候、土壤、多样化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多种病虫害防治需求决定了农药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中国农药企业结合国际市场个性需求研发不同农药品种,按照消费者要求量身定做,结合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塑料大棚、果蔬产区、农业综合开发等开展个性化定制,按定制的个性要求生产产品;要尊重各地农业规律、要尊重农作物自然属性,要尊重市场和消费者,围绕一带一路,开发生产个性化新产品,靠个性来凸显国际竞争力。
提升我国农药国际竞争力,农药企业个性化张扬是关键。个性体现了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个性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强弱。要以国际化视野来打造个性化的农药企业,必须在个性化理念、个性化产品、个性化工艺、个性化经营、个性化市场战略等方面下工夫。关键在于要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理念,要有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胆量;在管理经营手段上,要有独家秘笈;市场战略上要独树一帜,在营销战术上要有自己的绝技,在技术工艺上要有别人偷不去的核心技术,要在品牌推广、促销办法等方面突出差异化,通过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机制来凸显企业的个性,提升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在管理创新上下工夫。过去我们农药产业发展粗放简单,导致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竞争力不强。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如果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性价比就无法提升,往往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多发的新形势下,更多的要靠创新驱动来解决问题。一定要创新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模式方法等。要在经营思路、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管理模式上下大力气,通过全面改革改善传统的管理,使经营机制、运作流程更加科学,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2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与农药行业的发展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环境保护法》以及实施的环保税,还有土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把生态环保推到风口浪尖。当前,生态绿色成为时代的标签。绿色发展大潮汹涌澎湃,一些国家绿色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生态安全已成热点,我们农业也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一场博弈就存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农药业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在全国各地凸显,特别是辉丰环保事件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引起农药行业的大地震。2018年3月14日,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对盐城市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严重环境污染及当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问题开展专项督察,发现该公司存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规转移和贮存危险废物、长期偷排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水等环境违法行为。还有环保因素导致“两灌”化工园区企业整顿停产,连云港叫停灌云灌南化工园区,省市县环保部门联合对“两灌”化工园区41家化工企业逐个检查,而后出现的一些企业超标排放,这种环境违法行为被环保部门查处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已多次曝光,有的农药企业关停、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2017年环保风暴以来,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停产、关停不断。据统计,仅京津冀就有16.7万家小散乱污企业被整治。农药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日趋严格的环保、安监政策,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产能发挥,大量缺乏环保、安监投入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关停产能或停产整顿,而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政策趋严,环保高压态势下,农药行业又该何去何从?围绕环保、减排,转向绿色生产方式成为农药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装备绿色化、工艺技术生态化,产品绿色无害化已经是率先发力的重点,能否有所突破事关农药的未来。当然,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对农药行业生态绿色发展之事关心的多了,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和执行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规章制度等,网上的这方面的讨论与监督也多了,生态文明对于农药发展问题的说法也有了不同的版本,软硬皆有,酸甜苦辣,农药企业则自有体会。总之,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环保挑战,更重要的是转型的机遇,惊喜还在后边。
3 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农药业的发展
全民手捧手机目不暇接,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对于农药行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农药来说是一场革命,是全新的变革,信息获得的便捷、快速,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经营手段现代化,智慧预警监管系统、智慧安全日常监管系统、智慧应急处置监管系统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彻底地颠覆了传统农药行业,移动互联网催生的一场场罕见的大变化,诸如农资电商的兴起,农一网、农集网、田田圈、龙灯电商、农医生、禾美网等让农药人感到那样的兴奋,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感到那样的便捷、快速,觉得是优点多多,所有这些在农药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近,听说在农药电商遭遇波折的情况下,拜耳开起了网店,线上线下结合,新的农资销售模式的开启无疑让业界眼前一亮,引起同仁们乐观的遐想。
当然,一分为二地看,当我们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惊喜,还有更多的烦恼,甚至有些烦恼还有些莫名其妙。目前,日益强劲的网络功能,导致影响力、传播面越来越大,新媒体的作用也在日益强大起来。在微博、微信上,很多名人或者知名草根,有一两百万的粉丝甚至还可以更多,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自媒体或微媒体。说白了,其实这些在信息传播领域极其活跃的个人就是信息的影响者、传播者。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每一句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被无限地放大。人人都是“麦克风”在新媒体时代变为现实,传播之多、之滥、之快的信息内容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带给人们丰厚的精神大餐的同时,也给炮制谣言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大量谣言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空间,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有关农药的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怎么才能拯救浸泡在农药里的中国》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在一些新媒体反复出现,为博取眼球赢得粉丝,不屑一顾,“妖魔化”农药的一些耸人听闻的话语在随心所欲地乱发,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谣言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舆情监测显示,因农兽渔药残留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媒体热追、公众困扰的敏感问题。由于部分新媒体不顾客观实际的“抓住一点”大肆传播导致了许多消费者的恐慌,一听说有农药残留,不管是否超标就认定有毒有害、惊慌失措,谈药色变,给企业和行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和很大的损失。
特别是懂农药、善意说明的少,而人云亦云、推波助澜、恶意炒作者多,真可谓新媒体关于农药的谣言铺天盖地、猛如虎也。如有的人不辨真伪地在微博、微信中发布,农药厂有毒物质泄漏毒死了牲畜和农作物,有的发布农药厂附近存在癌症村,一些违规排放、高毒农药毒死人或者生物……事件不断在新媒体出现,把一切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了农药身上,极大地妖魔化农药。有的新媒体报道,现在有的农药企业偷排污,变了排污的地点,这些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的废水直接流入暗渠、暗井、坑塘,严重威胁地下水、土壤及周边生物。有人在微博上判定,将农药厂的废水渗透到土壤中会对人类、动植物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致癌。微博一再被转发,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恐慌和对农药的敌意。
上述诸如此类的网上传说不胜枚举,还有一些离奇得离谱的新媒体报道更是触目惊心,那样的动人故事,那样的逼真情节,这样的网传,是真是假,无所考证不得不让人们对一些农药企业产生质疑,也难怪引起民众的注目和社会的关注。新媒体的自由说话,对于企业的农药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一篇农药企业排污害人、农药残留致癌的报道可以在网络时代广泛流传,一个农药企业排污或者高毒伤人的小微博,很快就会大面积的传播,大家对农药和农药企业有了另外异样的感觉,大有极端仇视杀绝之趋势。这样的背景下,还会有销量吗?没有销量,还会有效益吗?不仅企业行业受到伤害,利润化为泡影,国家的税收就会打水漂,企业的职工也会因企业不景气而失业下岗,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篇新媒体信息影响何其大矣。诚然,如果是真实客观的信息无疑会促进农药企业的各项管理,促进农药行业的发展,但如果是不负责任的捕风捉影,或者是无中生有的假信息或者夸大其实的假报道,那对广大企业、行业甚至是社会都将带来危机,有时候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的。当然,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将会水落石出、浮出冰山,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