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9年,草地贪夜蛾霸屏至今,而2020年新春伊始,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沙漠蝗在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疫”之际也向人类拉响了警报,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表演,让鸭鸭也难以应对。
这场与蝗虫的较量还要追溯到2018年,受季风影响,阿拉伯半岛有两次比较大的降水,使得沙漠中的虫卵大量孵化,造成了沙漠蝗指数式的大量繁衍,并随季风迁徙。迁徙路线有以下三条支路:(1)经红海进入非洲,目前这一支最猖獗;(2)仍盘踞在阿拉伯半岛,种群密度有所降低;(3)进入了亚洲,就是盘踞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不过这支行动力已减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判断,本次非洲蝗灾的波及区域已经达到265 477公顷,规模已经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区已经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了。
2 “蝗军”初级阶段
何种原因使得这些“蝗军”愈演愈烈,威胁人类的粮食安全,这还要从他们的生活习性开始说起。其实蝗虫喜欢生活在高温沙漠中,极其利于其大量产卵,但因干旱只有部分孵化,在这种环境下是形成不了很大气候的。但是如果旱灾之后,遇雨水,干旱条件下滞育的蝗虫卵(可以存活数年)就可以迅速孵化出小蝗虫来。
蝗虫的成长阶段
3 “蝗军”进阶阶段
随着雨水充足,花草树木和农田茁壮成长起来,与此同时,小蝗虫也茁壮成长,而后诞下子嗣,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随着“蝗军”种群密度增大和食物资源短缺,攻击性比较小、较温和的蝗虫堆积在一起,摩擦后腿相互影响,神经的冲动让蝗虫释放苯乙腈(具有一定毒性,天敌吃了以后会中毒),所以该气味飘荡在空中会使散居的蝗虫集结起来,还减小了天敌的威胁。
4 “蝗军”投降阶段
小“蝗军”敢抢我们的粮食,我们就可以掘你祖坟。我国的蝗灾发生的记载可追溯到2 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灭蝗方案了。
(1)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主要是营建不利于蝗虫生存和繁殖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比如牧场,通过加强蝗区的草原建设、草场理和放牧管理,促进牧草生长、防止草原进一步退化和沙化,降低草场草原蝗虫的生态适度,可以起到生态控制草原蝗虫灾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蝗虫天敌对其捕食控制或利用生物制剂、植源性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方法。目前,利用蝗虫天敌对蝗虫防治与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环境中固有的野生动物芫菁、螽斯、鸟类、蛇类、蜥蜴等动物进行自然控制,保护这些动物,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蝗虫虫害;二是人工培育家禽、招引野生鸟类,如牧鸡牧鸭治蝗、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灭蝗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制剂治蝗,在生产防治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试验区撒播微孢子虫毒饵后当年蝗虫死亡慢,但防治后几年蝗虫密度有所降低,显示了其持续控制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现象。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长期以来防治草原蝗虫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使用的药品主要是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马拉硫磷等化学农药。此方法常用于迁移性、突发性、大面积猖獗危害的草原蝗虫,其优点是操作方法简便、防治成本低、防治效率高等,缺点是杀伤害虫天敌,长期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对草原环境造成污染。
4 小结
按照FAO判断,蝗灾的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甚至可以增长到当下的500倍,其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而造成其愈演愈烈的原因似乎也离不开老生常谈的环境引起的气候变化,追根溯底,究竟是大自然的恶意报复还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农博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