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原因,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
春季暖湿气候利于江汉、江淮、四川盆地、贵州等地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预计2020年春季湖北、苏皖两省中部、四川盆地、贵州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利于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专家表示,油菜生长中后期菌核病流行程度取决于花期气候,降水多、气温高,则病害流行几率高。据省气候中心预测,3月江淮南部、苏南地区降水普遍较常年偏多0~2成,全省平均气温14.1℃~16℃,较常年偏高0~1℃;4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2成,全省平均气温14.6℃~15.6℃,较常年偏高0~1℃。主产区盛花期期间,降水量及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利于菌核病发生流行和侵茎危害。
据统计,江苏省油菜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主要品种有沣油737、秦优系列、德核杂8号、宁杂1818、荣华油6号等,占总面积80%左右,普遍对菌核病抗性不强。据各地调查,3月初江苏省部分早茬油菜已进入始花期,比常年提前20天左右,但生育进度不整齐,地区间苗情差异大,部分地区受“倒春寒”、冻害和渍害影响,出现茎秆冻裂,油菜抗逆性减弱,易受病菌侵染。预计大面积盛花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将持续1个月左右,增加了病菌侵染和发病几率。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为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
(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
(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
(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专家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对于油菜菌核病要科学防治,“抓住适期、主动施药”。
于油菜盛花初期,即主茎开花株率达80%左右时全面用药防治。对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要选对药种,可选用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菌核净、咪鲜胺等药剂。
由于油菜花期植株高大,田间郁蔽,要用足水量,确保全面喷透,药后3小时遇雨需做好补治工作。对蚜虫发生重的田块,要做好统筹安排,实现一喷多防。
要注意安全用药,注意放蜂安全,防止产生药害;要注意药剂使用间隔期,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处置工作。
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整合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