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代农药》2020年第19卷第2期刊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发表的《转基因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应用进展》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500,2017YFD0200304)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19YJ06)共同资助。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迅速蔓延至全国26个省区市,严重危害玉米、甘蔗等作物,引起行业高度重视。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我国及时采取了应急化学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其危害。但国内外的防治经验表明,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容易导致其产生抗药性。有关该害虫的化学防治和抗药性已有大量综述报道,文章重点从转基因抗虫作物角度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研究进行综述,展望其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的应用。
文章最后提到,类比化学防治抗性问题,转基因抗虫玉米可能导致的草地贪夜蛾抗性问题,不容忽视。截至目前,草地贪夜蛾对Cry1F、Cry1A等多种类型产生了抗性,对于其他基因型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在基因研究层面,对于杀虫蛋白表达量和类型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一方面,需研究如何通过提高基因诱导有效性,从而高效率提高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另一方面,有效基因组合方式需要继续研究,从而提高对多种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目前,国内转基因作物对于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结合我国种植结构、施药水平等特点,笔者认为对于草地贪夜蛾防治,需要制定战略性的联防联控措施。
首先,充分掌握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在卵盛期和3龄幼虫前进行集中防治。此时期害虫耐药能力比较差,解毒酶含量相对较低,且尚未潜藏到心叶,施药方便,农药在较低剂量下就可以达到较高防治效果。
其次,做好害虫发生的动态监测和抗药性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药剂替换或轮用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害虫,同时延缓其抗药性的发生。我国玉米种植从南到北,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草地贪夜蛾迁飞转移能力强,一旦监测和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暴发。
最后,参考国外经验,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可以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重要举措之一,国内采用转基因抗虫玉米这一防治措施是否可行,需要政策、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多角度慎重考虑。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待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无论是采取化学防治,还是利用转基因抗虫作物,均应与多种措施结合进行综合防治。在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治理上,澳洲、美洲采取庇护所技术,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值得国内研究借鉴。
详细的从转基因抗虫作物角度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研究部分内容详见《现代农药》202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