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超强,主要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薯类、十字花科类、伞形花科类等蔬菜。近年来,烟粉虱危害逐年上升,成虫、若虫均会刺吸植物叶片汁液,使受害叶片褪绿,并传播病毒病(100多种病毒),常造成植株萎蔫、枯死,还会分泌蜜露,诱发黑色煤污病。
化学杀虫剂是防治烟粉虱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广泛使用杀虫剂,烟粉虱对各种类型的化学制剂产生了显著的抗药性,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沈阳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研究人员研究了来自中国的5个地区的烟粉虱(表1)对5%阿维菌素(abamectin)乳油、10%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乳油、50%吡蚜酮(pymetrozine)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imidacloprid)可湿性粉剂、40%毒死蜱(chlorpyrifos)乳油和2.5%联苯菊酯(bifenthrin)乳油6种杀虫剂的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上发表。
表 1 烟粉虱样品的采集情况
样品编号 |
采集地区 |
纬度 |
采集时间 |
寄主作物 |
MED-S |
室内 |
/ |
/ |
/ |
SY-LN |
辽宁沈阳 |
41.62 N,123.40 E |
2018-08 |
番茄 |
DX-BJ |
北京大兴 |
39.69 N,116.57 E |
2018-08 |
辣椒 |
XY-HB |
湖北襄阳 |
32.10 N,112.37 E |
2018-09 |
辣椒 |
CS-HN |
湖南长沙 |
28.13 N,113.38 E |
2018-09 |
辣椒 |
FZ-FJ |
福建福州 |
26.03 N,119.17 E |
2018-03 |
番茄 |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烟粉虱试验群体对10%溴氰虫酰胺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表现出低至中等的抗性;而对阿维菌素和吡蚜酮的抗性表现出0至较低水平抗性,两者抗性指数均低于10。40%毒死蜱乳油及2.5%联苯菊酯对6个烟粉虱群体的LC50均大于其他4种药剂,表明烟粉虱对40%毒死蜱乳油及2.5%联苯菊酯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其杀虫活性较低,生产中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有较好的防效。
表 2 6个不同地区的烟粉虱对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吡蚜酮等药剂的抗性情况
杀虫剂 |
样品群体地区 |
LC50(mg/L) |
抗性指数 |
杀虫剂 |
样品群体 |
LC50(mg/L) |
抗性指数 |
5%阿维菌素乳油 |
室内 |
0.177 |
/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室内 |
12.928 |
/ |
辽宁沈阳 |
0.711 |
4.017 |
辽宁沈阳 |
54.697 |
4.231 | ||
北京大兴 |
0.509 |
2.876 |
北京大兴 |
79.735 |
6.168 | ||
湖北襄阳 |
0.998 |
5.638 |
湖北襄阳 |
125.036 |
9.672 | ||
湖南长沙 |
1.338 |
7.559 |
湖南长沙 |
439.050 |
33.961 | ||
福建福州 |
1.417 |
8.006 |
福建福州 |
309.770 |
23.961 | ||
10%溴氰虫酰胺乳油 |
室内 |
1.183 |
/ |
40%毒死蜱乳油 |
室内 |
147.716 |
/ |
辽宁沈阳 |
13.263 |
11.211 |
辽宁沈阳 |
663.652 |
4.493 | ||
北京大兴 |
22.170 |
18.740 |
北京大兴 |
563.550 |
3.815 | ||
湖北襄阳 |
48.826 |
41.273 |
湖北襄阳 |
655.576 |
4.438 | ||
湖南长沙 |
29.584 |
25.007 |
湖南长沙 |
851.034 |
5.761 | ||
福建福州 |
17.679 |
14.944 |
福建福州 |
780.156 |
5.281 | ||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
室内 |
9.333 |
/ |
2.5%联苯菊酯 |
室内 |
179.479 |
/ |
辽宁沈阳 |
20.848 |
2.234 |
辽宁沈阳 |
1352.590 |
7.536 | ||
北京大兴 |
14.293 |
1.531 |
北京大兴 |
1970.929 |
10.981 | ||
湖北襄阳 |
42.382 |
4.541 |
湖北襄阳 |
2081.424 |
11.597 | ||
湖南长沙 |
33.181 |
3.555 |
湖南长沙 |
981.999 |
5.471 | ||
福建福州 |
64.320 |
6.892 |
福建福州 |
1215.951 |
6.775 |
在被检测的6个杀虫剂中,烟粉虱对5%阿维菌素乳油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较高,如DX-BJ和SY-LN群体对阿维菌素敏感性高,且但其他3个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抗性水平;只有FZ-FJ群体对吡蚜酮表现出较低的抗性水平,其他4个群体仍然敏感,说明这两种药剂能较好地防治烟粉虱。
知识拓展
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种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后转给了先正达,先正达于1985年开始推向市场,1991年在我国上市,商品名“害极灭”。阿维菌素迅速取代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剧毒和高度杀虫剂,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21世纪初期,阿维菌素成为防治害虫范围最广,效果最好,销量最大的杀虫剂。
阿维菌素主要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药剂能快速渗透进入植物的叶肉之内,虫害在取食叶片时就会出现中毒反应,出现活动能力减弱、迅速麻痹、不能进食等情况,一般2天左右虫害因无法进食或者无法呼吸而死去。由于阿维菌素是由种8种成分组成,其中主要有4种即A1a、A2a、B1a和B2a组成,由于成分比较复杂,害虫很难对其产生抗药性,尽管已经使用将近30年,杀虫效果依然十分突出。但是,阿维菌素也有其缺陷,首先在强光下容易分解,其二,不杀卵,其三,无内吸性,因此只用阿维菌素很难将害虫害螨一次铲除干净。阿维菌素具有很好的复配性,通过复配可以弥补不足,达到完美的杀虫效果。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为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即现在的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于1988年开发,于1997年入市,先后在美国和欧洲等十多个国家登记上市,至今已销售20多年,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重点推广无公害农药,吡蚜酮对大部分同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效,如柑橘蚜虫、瓜菜上的粉虱、水稻稻飞虱等。吡蚜酮还是一款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对大多数动物及天敌毒性较低,对地下水的污染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