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草甘膦,高分贝下的冷思考

作者:柏亚罗 更新时间:2014-11-11 点击量:2273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但起骨干作用的品种只是几十个非专利产品。中国的农药产品中,除草剂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草甘膦显然是行业的龙头老大。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产品,这些年草甘膦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特别是去年,人们感觉到2008年的那种奇迹又将出现,新一轮产能扩张重新抬头,而且动辙3万吨以上,5万、10万吨的规模,行业的竞争升级为重量级选手之间的争锋和博奕。”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德军在主持“第六届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时说。

第六届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然而,草甘膦的市场价格似乎没有与人们的期望相合拍。2013年,草甘膦价格曾一度上升到4.5万元/吨,其后虽有起伏,但基本跌跌不休,直至目前的2.6万元/吨,市场再度陷入低迷。难道“老大”总轮回于“上涨、扩张、过剩、低迷”的怪圈?

 

    草甘膦无疑又成为“第六届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上热议的产品,业内大佬和业界精英对草甘膦众说纷纭。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德军

 

福华,一定要把草甘膦做到30万吨


    福华不是上市公司,她的出身与“农”根本不沾边,但却用短短10年时间,坐上了草甘膦行业的头把交椅,她甚至还想做得更大,把草甘膦一定要做到30万吨。就不谈业界会有什么看法,单就坐在论坛前面的嘉宾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意。

 

    福华已然成为业界老大,但她要做得更大。她究竟想干什么?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林在“论坛”上首先发言。

 

    他说:“福华的草甘膦做得有点规模,所以大家比较关注。我们的产品比较单一,只有草甘膦。我们的草甘膦做了10年,其他品种几乎没有做。我们的老板原先是做造纸的,从造纸、烧碱延伸到草甘膦,可能他的理念与做农药的有点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认为草甘膦是一个大宗的化工产品,不要想到有投机的成分,当然这中间发生了投机的机会,我们把它视为过眼云烟。”姜总认为,大宗的化工产品一定是有规律的,要实现基本的利润就一定要有规模,一定要把所有的资源吃干榨尽,一定要走循环经济。目前福华正在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他说:“福华在每一个小细节上去赚一点点钱,累积成一个边际的利润。只有这样做,这个行业才能做得大,才能有竞争力。”


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林

 

    姜总介绍了福华今年的经营业绩,他说:“今年到现在为止实际完成了10万多吨的产量,全年12万吨一定会破的,但也不会多多少。”福华在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正在实施就地扩能计划,即从现在的12万吨扩大到18万吨,大概明年6、7月完成这一计划。姜总认为,就地扩能投资比较少。他说:“福华的目标是一定要将草甘膦做到30万吨的规模。”另一个12万吨是异地新建项目,选址重庆化工园区,这也是一个国家级化工园。目前,1,500亩的征地任务已经完成,预计2016年福华将建成30万吨/年的总体生产规模。

 

    就地扩能和新建,把草甘膦做到30万吨的产能,福华似乎不属于李院长所说的那种冲动。因为姜总说:“我们也评估了一下,目前草甘膦行情在往下跌,跌跌涨涨,我们不是很在意,我们赚自己该赚的钱。”

 

    据姜总介绍,围绕草甘膦,福华将配套19套大型装置,针对30万吨/年的草甘膦,光烧碱的规模即达到了60万吨/年。他说,草甘膦本身的投资并不是很大,但完成19项配套装置要投资好几十亿。而且福华还拥有其他优势,如乐山有便宜的煤矿、卤矿、磷矿、长江物流通道、乐山到成都的高铁等。福华做草甘膦坚持“两头延伸,中间做细”。“一头”是上游三大矿产资源的控制。姜总说:“做一个大的项目,没有成本的控制能力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把黄磷控制住,我们去年完成了7,000万吨储量的黄磷矿的收购。第二大是卤矿。2009年我们成立了卤矿公司,开采储量1亿吨,这保证了我们50年都用不完的原料资源。第三大是煤矿,通过煤力发电,我们把制造的能源成本降到有竞争力的水平。”“另一头”是下游做好产品的深加工。福华的草甘膦采用的是甘氨酸路线,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副产物的深加工,即甲缩醛、氯甲烷的深加工,经过深加工至少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因为这些都是危险化学品。目前,深加工项目已经在启动。“中间”是废气资源的循环利用,福华已经建成了草甘膦母液资源化装置,磷元素99%转化为磷酸盐,明年福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磷酸钠盐生产企业。

福华力争把资源吃干榨尽,变成利润。姜总说:“这样即便我们草甘膦一分钱不赚,仅这19项配套的利润也是按亿来计。”据姜总介绍,去年福华在环保方面投入了近10亿元,扎扎实实做好环保工作。他说:“我们做的是资源环保,变废为宝,不是以废治废。我们已经通过了第二轮环保核查。”目前,福华草甘膦整个产业链已经完成了85%的进度,计划于明年全部完成这些装置的建设。

 

    姜总非常认同环保核查的作用,通过严格的环保核查,可以大幅降低草甘膦行业的投机机会。福华似乎不在意草甘膦市场的起伏,也不在意外行投资的进入,只埋头做好自己的事。

 

    福华打造的是草甘膦全程产业链,贯彻的是循环经济理念,追求的是全球草甘膦市场的话语权。也许,草甘膦的市场价格会因为航母级大佬的诞生而趋于稳定。

 

新安,创新延长草甘膦生命周期

    提起草甘膦,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新安。新安是我国草甘膦的鼻祖,是推动草甘膦发展的功臣。同时,新安也因为草甘膦而威扬海内外。历史是公正的,它记录了为草甘膦付出努力的每一个群体和每一位个人。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化事业部总经理周卫星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个草甘膦世界,我们同样有必要走进这个世界。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化事业部总经理周卫星

 

    说起草甘膦,周总从一开始就动情了,也难怪,因为他将青春奉献给了草甘膦。20多岁的周总,从草甘膦100吨的产量做起,一路走来已经有30多年了。然而,回顾过去,他同感了其他企业家的谈论:“关于草甘膦,‘中国的一帮精英,做成了一件傻事’。”他说:“从草甘膦这个产品来讲,有这么长的生命周期,而且还有增长空间,确实是一个好产品,值得这一帮精英去做;但结果是,草甘膦耗费了国内大量资源,最后却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做成了一件傻事。这个产品这么多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据周总介绍,草甘膦1974年从美国上市,至今已服务市场40载,规模越来越大。孟山都主要采用IDA路线生产。我国从80年代开始做起,当时沈阳院采用的是甘氨酸路线,后来又发展了IDA工艺路线,该工艺根据原料的不同又分化为二乙醇胺和亚氨基二乙腈法两个分支。草甘膦的生产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周总认为,草甘膦做得这么大有其历史原因,首先是该产品使用简单,灭生性除草效果好,更重要的是,随着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上市和发展,推动了草甘膦用量的急剧增长,而且仍有上升的空间。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17年,草甘膦的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吨。

    同时,周总也列数了草甘膦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草甘膦的抗性问题已非常明显,世界上已有28种杂草对其产生了抗性;我国的小飞蓬和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性问题也很严重。

 

    第二,草甘膦难以满足其市场需求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这是草甘膦的局限所在。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两重性,一是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价值,另一个是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草甘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磷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左右。国家最近推动了草甘膦环保核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磷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何利用?如何妥善处理?这对草甘膦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周总认为,随着草甘膦规模的扩大,对其经济价值取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带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三,产能的无序过剩。市场经济是过剩的经济,但过多的过剩就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尤其是草甘膦不仅消耗了资源,还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因此,周总认为,在草甘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其生产规模。

 

    第四,草甘膦大量使用后,可能会对人体等造成伤害。如巴西和非洲等国家称,草甘膦的使用会伤害人体肾脏,因此禁用草甘膦的呼声在提高。这些质疑虽对草甘膦行业有警示,但还有待科学研究去支撑。

 

    如何让草甘膦这个老产品焕发青春,使之可持续发展?周总认为,唯有创新。这其中包括对产品系列的创新、剂型的创新、循环经济的创新以及产品复配的创新等。

 

    长期以来,新安在草甘膦的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的研发人员超过200人。据周总介绍,新安10多年前就注意开发草甘膦盐的系列产品,如钾盐、异丙胺盐、二甲胺盐、铵盐原药等,同时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在剂型方面,颗粒剂就是新安最早发明的,并申请了国际和国内专利,另外在粉剂、水剂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关于草甘膦生产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安更是走在了业界的前列,引领了草甘膦的可持续发展。如氯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母液进行综合技术开发,实现了对磷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了延缓抗性发展,开发了草甘膦的多个复配产品,如与麦草畏的复配、与2,4-D的复配、与乙氧氟草醚的复配等。

 

    周总认为,针对草甘膦这个产品,既要有外延的扩大,更要有内涵的提高。新安化工将一如继往地通过创新来实现草甘膦有效价值的提升,通过创新来实现草甘膦有效持续的发展。

 

祥源,树欲静而风不止


    上海祥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尤其侧重海外市场的开发。公司总经理张氡则从贸易商的角度来关注草甘膦市场以及国内草甘膦的洗牌格局,他主要谈了三方面的观点。他说:“第一,从目前来看,草甘膦的生命周期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分析,草甘膦在2008年的价格大幅增长之后,现在已进入缓慢增长期,目前的竞争只是产能之间相互调整的一种竞争,而新一轮投资也是因为国家环保核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造成一些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引起的竞争。其实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并不希望看到混乱的局面。农民在使用方面不会太在意草甘膦的价格变化对其整个收益的影响;经销商也不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而是希望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能得到稳定的供货,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二,农民希望产品的性能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困惑,如草甘膦抗药性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希望农药生产企业能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一味追求给农民更低的价格,而是切实解决农民种植上的问题。否则即使产品价格再低,用到田间也是污染环境。”

 

    “第三,草甘膦供应的长期稳定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核查的严格执行,产能过剩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未来产能可能不会或起或落,这对经销渠道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预计,草甘膦价格会有继续竞争,但供应量不会有忽大忽小的情况出现。”

上海祥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氡

 

    张总认为,福华和新安两家草甘膦生产企业的竞争是差异化的竞争,是在不同平台上的竞争。他希望整个草甘膦行业能创新出新的竞争模式,在不同层面上竞争,获取不同价值链上的收益,这样整个行业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分析师,整合升级行业发展的必然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裘孝锋则跳出草甘膦谈草甘膦。他说,目前国内各个行业,都有无序竞争;然而发达国家,一个行业的参与者只有5~6家。他分析认为,造成目前无序恶性竞争局面的原因有两个:① 我国加入WTO后,参与了全球的分工,将全球大部分的中低端制造行业引入我国,行业竞争的壁垒不高;② 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是GDP的增量,导致地方政府抱着人家能做我们就能做的心态,大量引进和支持中低端制造业。这两个原因使得我国的制造行业分散,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层次处于中低端。

 

    裘先生说,这种局面在过去一、二十年,问题不大。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全球需求增加很多,所以这种竞争不是那么残酷。自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本应该有大的洗牌,但2009年国家又拨款了4万亿元,这个局面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反还出现了恶化,又上了很多产品,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激化。2011年后,包括农药在内,行业陷入了困难的局面。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趋向于行业的整合。从资本市场来看,有一些先行者进入了产业升级阶段。

 

    裘先生认为,产业升级倾向于“收”,以收购的形式来实现升级。然而一些中高端的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所以一些资本市场慢慢在往外走,去买技术、买市场。一些企业则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升级,这里面包括技术的升级和对下游市场的收购。他说,未来草甘膦等行业的走向也是整合、升级。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裘孝锋


    裘先生分析说,随着国家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地区间的环保套利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企业要生存,一定要解决好环保问题。他认为,草甘膦产能过剩很严重,通过行业洗牌,包括合作和价格竞争,未来草甘膦生产企业最多只有6、7家。

 

    关于草甘膦的声音,从来就不绝于耳。高分贝下的草甘膦,究竟何去何从?
    草甘膦是一个好品种,这是大家公认的;未来仍有增长空间,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市场需要草甘膦有一个稳定的产能,然而在草甘膦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行业洗牌是必由之路。草甘膦的行业格局在调整中不断做大、做强,并向专业化、循环经济方向迈进。而在草甘膦行业整合、升级的过程中,创新贯穿始终,唯有创新,草甘膦的内涵才能支撑起它的外延。
(详细内容及更多精彩详见《农药快讯》第22期之“专题报道”)


 

tag: 农药快讯  农药信息  政策要闻  新闻资讯  专利过期产品  创制农药  新产品开发  跨国公司  农药上市公司  病虫害防治  传媒  期刊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82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