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针对病害而言,无论是白粉病还是其他病害来说,最好的措施应该是:无病早防,见病早治!无病早防,防的是病害的发病条件。
白粉病的发病条件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10~30℃范围内都可以萌发,以20~25℃最适宜。
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较低,寿命很短,在26℃左右只能存活9h,30℃以上、-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
空气湿度在25%到85%都可以存活,最适宜繁殖的空气相对湿度是35%-45%。
温室、大棚内较易使白粉病菌获得温度、湿度的最适要求。因此,温室、大棚的白粉病发生较重。
施肥不足、管理粗放、土壤缺水、不及时灌水、植株生育差、抗病性降低等致使发病较重;
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植株栽培过密、光照不足、在隐蔽的散射光和弱光下,白粉病菌繁殖快,强光照下繁殖慢些。
白粉病病菌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
白粉病早防措施
1.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或者45%百菌清烟剂1.8kg,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在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
2.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切忌过密,植株生长过密时可适当整枝打叉,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3.棚室栽培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通风。露地栽培的应着重抓好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以防植株徒长或早衰,增强植株抗性。
4.白天室内温度要维持在30℃以上,夜晚尽量使室内温度降至作物适宜温度的下限;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湿度,以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减少发病。
5.药剂预防,定期或不定期喷施白粉病保护剂,或者说提前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见病早治,病害初期就要及时防治,以防病害蔓延,扩散到整棚。
1.发现病株或病叶及时摘除带出大棚,防止病毒侵染其他的植株。
2.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萌发不利。先用清水把白粉冲掉,然后再打一遍药。
3.防治白粉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田间的湿度,一定要控制湿度,干湿交替不要太频繁,也就是说进入坐瓜期的时候,浇水的次数一定要多,保持土壤湿润。也能够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4.利用白粉病防治药剂在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治疗,主要打白粉病治疗药剂。然而发病初期菜农很容易忽视,病重才用药治疗,防治上不够彻底。
白粉病难以防治的原因
1、寄生能力强,易发病
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进行危害,在温湿度和营养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附近分布最多,而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则相对较少。
2、传播方式多,易传染
白粉病菌可随空气、水流、昆虫、农事操作、农机具以及作物病残体等传播,通过气孔、伤口等直接侵入植株体内进行危害,尤其是温室大棚等小环境种植,更是防不胜防,加大了防治难度。
3、栽培管理有失误,易诱发
栽植密度大、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特别是修剪不合理时,白粉病往往发生较重,另外氮肥过多、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发病条件适宜时能爆发式扩增,三四天就可以毁掉整个大棚的作物。
4、用药不合理,易产生抗药性
白粉病是很极易产生抗性的病害,再加上这几年引进的进口新化合物类和仿生类杀菌剂,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已产生明显抗药性,并引发其他老品种农药不再有防治效果,因此,引发白粉病抗药性超强。在部分地棚区,白粉病爆发时,化学农药,几乎已经无能为力!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速效、还无抗性的产品,既能治疗,又能预防白粉病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