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 [2020-11-2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孟加拉国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农业大学、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开发出一种检测田间麦瘟病发生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依赖实验室PCR仪等笨重设备,实现了麦瘟病的田间快速核酸检测。通过与巴西、孟加拉国等合作单位对早期侵染材料进行检测发现,该方法比传统的PCR检测灵敏度更高。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上。
1985年,麦瘟病首次在南美洲爆发,该病发生严重时可造成高达100%的小麦产量损失。麦瘟病病原为...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药剂的创制与应用
[贵州大学 陈卓, 李向阳, 俞露, 宋宝安] [2020-05-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隐性强、危害重、防控难度大,是中国、越南等国家稻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危害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安全生产。该病害的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是由媒介昆虫——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white-backed planthopper,WBPH)传播所致。
1 药剂创制思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存在潜隐性强、危害重、缺乏安全高效的防控药剂、防控难度大等特点。2005年,宋宝安教授团队基于水稻媒介昆虫传播病毒的流行规律,针对“病毒、植物寄主、媒介昆虫”三...
- 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概况
[] [2020-01-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又名秋黏虫,起源于美洲地区,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巴西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玉米作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存在与寄主相关的两种生态分型:玉米型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取食玉米和高粱,而水稻型更喜食水稻。这种差异性不仅限于其对寄主的偏好,还延伸到它们的生理、交配行为,以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等方面。
自1996年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开始推广种植能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的转基因作物,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其中草地...
- 市场较大的品种——PPO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进展
[李君君, 戴玲玲, 黄文化, 毕亚玲] [2019-12-12]
杂草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为止防除杂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施用化学除草剂,过多地使用化学除草剂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是创制新型除草剂品种的主要靶标之一,占市场比例相对较大。由于PPO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叶绿素,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因而该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作用特点,是开发新型除草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综述PPO抑制剂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介绍PPO抑制剂的抗性现状及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PPO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中都含有原卟啉原氧化酶,它在分子氧的条件下,催...
- 我国自主创制农药氟醚菌酰胺的研究进展
[李晶晶 等] [2019-10-29]
我国农药生产和出口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绝大部分农药是仿制品种,自主创制农药数量有限,严重制约了我国农药工业由大变强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建立起以南北农药创制中心为代表的多个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和项目,农药创制逐步形成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创制农药品种接连获得农药登记。这不仅有利于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氟醚菌酰胺是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农联合)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于2010年创新合成的一种新型含氟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