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30日,由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农药创新技术成果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6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完成了三个专题共24个精彩报告,从农药生产新工艺及三废治理技术、农药创制品种及农药专用助剂的创新开发等三大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在农药创新上取得的成果做了全面而又深度的交流。
农药生产新工艺及三废治理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研究人员认识到仅仅依靠开发有限的污染控制技术所能实现的环境改善是有限的,而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清洁生产工艺和加强三废资源化利用来消除污染则更为有效。这次会议,清洁化的、原子经济的生产工艺和三废的资源化利用是交流的两大热点。
在农药新工艺研究方面,南京工业大学介绍了草甘膦原子经济合成路线的研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使生产草甘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得到提高,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南开大学介绍了吡虫啉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和氟硅唑等农药的创新工艺研究。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介绍了亚氨基二乙腈生产新工艺及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在三废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交流的相关成果有: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的百草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三相流化床技术在农药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的农药废水深度集成处理与分质回用技术、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阿维菌素废水回用技术和废渣成肥技术、杭州天创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的膜处理技术在农药废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废水综合治理与低排放技术以及江西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的高效降解赤霉素萃取液的微生物分析筛选及静态联系发酵降低COD的研究进展。
农药创制品种
自“九五”期间国家成立北方、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以来,经我国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农药工作人员近20年不懈的努力,发明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并成功推向市场。这次会议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些优秀品种,如噻唑锌、毒氟磷、唑菌酯、唑胺菌酯、硫氟肟醚、丁吡吗啉、戊吡虫胍以及哌虫啶等。
噻唑锌是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含杂环有机锌的创制新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一代高效、低毒、安全的农用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柑橘等植物的细菌性病害。目前已取得正式登记。
毒氟磷是由贵州大学研发的含氟氨基膦酸酯类新型抗植物病毒剂,其对烟草、黄瓜、番茄病毒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于2001年发现,2007年获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目前已成功开发出无溶剂催化法合成新工艺,转让给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近三年销售额3,474万元,利税585万元。
唑菌酯和唑胺菌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两个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活性,属低毒化合物。唑胺菌酯95%原药和20%悬浮剂产品分别获批临时登记。唑菌酯获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临时登记,两个混剂在办理临时登记中。
硫氟肟醚是湖南化工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速效、新型肟醚非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为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硫氟肟醚在30~150 g a.i./hm2剂量下,能有效防治茶树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柑橘潜夜蛾和蔬菜菜青虫等。
丁吡吗啉和戊吡虫胍是由北京农业大学创制开发。杀菌剂丁吡吗啉对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优异防效,用于防治辣椒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高效、广谱。戊吡虫胍为烟碱类杀虫剂,对各类蚜虫、飞虱等具有特异的防效,具有活性超过、毒性超低、对蜜蜂安全、成本低廉的特点。目前登记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用于防治稻飞虱和小麦蚜虫。
哌虫啶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和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该产品活性高、安全性好,是防御生物灾害、保障食品安全的世纪新药,用于防治飞虱、粉虱、蚜虫、叶蝉、蓟马、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活性显著超过吡蚜酮、啶虫脒和吡虫啉等品种。
农药专用助剂的创新开发
随着环境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对于农药助剂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管理措施,一些国家还明确规定,在农药制剂中限用或禁用苯类有机溶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对新型环保的农药专用助剂的研发,成为当前我国农药研发人员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这次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交流,交流的成果有:北京理工大学的多元丙烯酸高分子助剂的研究开发、南通大学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子琥珀酸2-乙基丁基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新颖的农用松香非离子乳化剂的研制与应用初报、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植物源喷雾助剂的研究开发、上海师范大学的甲基丙烯酸系列共聚物分散剂的研究开发以及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机硅农药助剂的研究开发等。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刘久贵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