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植保植检站预测,2018年我省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程度在2~3级;锈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沿海、淮北局部地区发病程度可达3级。玉米螟预计发生程度为3级,重于2017年;棉铃虫预计发生程度为2级,沿海、淮北局部地区发病程度可达3级,重于2017年。
记者在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发现,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的登记药剂较多,锈病和棉铃虫没有专门的登记药剂。
目前登记防治玉米大斑病的药剂有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5%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2%嘧菌·戊唑醇悬浮剂、28%丙环·嘧菌酯悬乳剂、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2%戊唑·嘧菌酯悬浮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5%代森铵水剂、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玉米小斑病防治药剂有22%嘧菌·戊唑醇悬浮剂、27%氟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戊唑·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5%代森铵水剂。
玉米螟防治药剂较多,单剂主要成分有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氟苯虫酰胺、亚胺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哒嗪硫磷、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溴氰菊酯。复配制剂主要有福·克、甲维·高氯氟、氰戊·辛硫磷、氯氰·辛硫磷、氯虫·噻虫嗪、氯虫·高氯氟、甲维·毒死蜱、氟苯·杀虫单、除脲·高氯氟。生物农药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赤眼蜂、球孢白僵菌。
玉米锈病没有专门登记的药剂可选。资料显示,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上要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病重地区应更换抗病品种;另外,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搭配使用磷钾肥,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
农药快讯, 2018 (7):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