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中稻或一季晚稻有的处于孕穗抽穗期,有的处于拔节至孕穗期。自7月中旬以来,稻纵卷叶螟陆续进入中稻区,发生量与去年相似,有的田块重,但经有效防控,田间卷叶率一般控制在2%以内,个别未防田块高达10%。
南昌县:稻纵卷叶螟田间差异明显,卷叶率一般为1%~3%,高的6.8%。(7月24日发布)
高安市:中稻区亩蛾量一般100~200头,高的300头,与去年相似。(7月24日发布)
全国农技中心: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70亿亩次。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以幼虫危害水稻为主,幼虫取食水稻叶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10%~50%。
1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喜中温高湿,气温在22~28℃,相对湿度高于80%就有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雌蛾产卵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
一般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卵期3~6天。
为了便于产卵,也为了幼虫孵化后就有好的营养来源,成虫产卵有偏好。分蘖期,成虫会将卵产在第2、3片嫩叶上;孕穗和抽穗期,成虫多将卵产在心叶和第2片嫩叶上。
2 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幼虫期15~26天,共5龄:1龄为“白点期”;2龄称“束尖期”;3龄叫“纵卷期”;4龄是“转苞期”;5龄即“暴食期”。
1龄幼虫危害症状:在水稻的心叶或幼嫩组织上,能看到有针尖大小,半透明的小白点,这是1龄幼虫危害的症状,在这附近仔细看,就能找到幼虫。
2龄幼虫危害症状:开始形成2~4 cm的小虫苞,外观表现为卷叶,叶片上有长短不一的白斑,还会有湿润的虫粪。
3龄幼虫危害症状:危害形成的虫苞较长,13~16 cm,虫苞两端开口,虫苞部位的叶片也有被啃食的白条斑,湿润的粪便较多。
4、5龄幼虫危害症状:危害的虫苞比3龄略长,苞内部分绿色部分大部分被吃掉,被吃掉的部分发白,发白部位以上叶片失水干枯,虫粪干缩或呈粉状。虫苞内找不到虫子,这时的虫子多数已经转换阵地了。
3 防治方法
3.1 防治时期
一般来说,稻纵卷叶螟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发生期,即在卵孵高峰后7天左右。综合各地情况,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3.2 防治药剂
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或5%阿维菌素(含B1a成分),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甲维盐)。失治时田块可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鼎道)进行补治。
3.3 农业防治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科学控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3.4 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赤眼蜂,每公顷每次放45万~60万头,隔3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
4 防治要点
(1)防治时期:在开始束尖时用药(蛾高峰后7~10天);
(2)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
(3)喷雾要细而均匀。当田间开始出现新的小虫苞时,也即在蛾峰后一周左右,开始用药。
(4)注意交替用药,延缓抗性。稻纵卷叶螟多发,防治难度加大,用药量加大,再加上用药习惯的问题,它们很容易对主治药剂出现抗性,使常规的杀虫剂达不到应有的防效。
(5)高温天应早、晚喷药,切忌中午前后施药。
注意:迁入、发生峰次多时,第1次药后7~10天必须第2次用药。 (云众地)
农药快讯, 2018 (16):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