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科研人员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在18~32℃下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白背飞虱蜜露量以及酯酶(EST)、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3种解毒酶的比活力。
结果显示,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32℃下对白背飞虱的LC50值是18℃下毒力的15.6倍,表明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表现为正温度系数;温度影响白背飞虱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其蜜露排泄量显著增加;EST和P450比活力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其中EST比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钟形”变化趋势,P450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处理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GSTs随温度变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表明,取食量和解毒酶(EST和P450)可能是导致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环氧虫啶原药(总含量97%)和制剂(25%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产品由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独家临时登记,登记有效期至2017年4月17日,截止目前尚未转为正式登记。
农药快讯, 2018 (1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