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铜制剂是全球排名第六的杀菌剂品种,年销售额6亿美元左右,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已经超过百年。从国际市场来看,作为人类第一个商业化的农药品种,铜制剂的应用一直很稳定,由于其出色的真菌、细菌双杀作用,在国际市场长期占据领导性地位。
然而正是这样一类广谱、低成本、无抗性的杀菌剂,在国内却长期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局面。会产生药害、混配性差、易引发螨类危害等“恐铜”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科研机构对铜制剂的生产工艺及铜制剂的药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多年的妖魔化宣传,中国农资渠道及农户对无机铜制剂有畏惧感,短时间内无法扭转认识;国产无机铜制剂加工工艺水平需要提高,质控要求偏低,尚无与外企抗衡的中国企业出现。
那么,作为一款抗性治理工具和农药减量使用替代工具,无机铜制剂的出路究竟何在?
第一,混配性差问题需解决:影响铜制剂混配性的主要原因有:① 悬浮率低,粒径过大,易聚集沉淀;② pH偏强碱性,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絮凝沉淀;③ 与不推荐混配的药剂混合发生置换或络合反应,如石硫合剂、三乙膦酸铝类。所以铜制剂的悬浮率和pH值是关键;而悬浮率高、pH值偏中性的铜制剂混配性必然好。
第二,药害问题需认清。对铜制剂加工工艺研究;制定铜制剂的行业标准;控制铅、镉、汞等重金属水平。
作为一种广谱型保护性杀菌剂,铜制剂通过在叶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来阻隔细菌、真菌及其孢子的侵入和萌发。导致药液中局部铜离子浓度过大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是铜制剂配制成药液后出现聚集沉淀,而出现铜制剂聚集沉淀通常有两种情况:① 过去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易出现聚集沉淀;② 劣质铜制剂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粒径过大,稀释后易聚集沉淀。所以只要铜制剂的粒径足够小,其施药后能均匀地分布在叶片表面是不易产生药害的。
第三,针对中国特殊的作物种植模式,研究铜制剂的药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总结合理科学的用药技术。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杜邦“可杀得叁千”、龙灯“多宁”、纽发姆“铜高尚”、美国仙农“必备”、三江益农“智多收”等一批高产量的无机铜制剂产品已经形成品牌,为行业发展注入能量。同时,选择与春雷霉素、代森类、甲霜灵等进行复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农药快讯, 2018 (2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