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大白菜土传病害,近些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种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一旦感病就会导致根和茎吸收传导养分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品质受损,以致减产,严重的导致绝产失收,由于常规药剂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不理想,一旦发现防治就比较困难,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症状。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主要危害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主根上的瘤靠近地上部,发病初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明显龟裂。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减少,侧根肿瘤很小,须根肿瘤往往成串,大的多达20多个。大白菜感染病害后,病株根系生理受阻,地上部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或营养不良状。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后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大白菜软腐病菌及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严重的可引起全株死亡。
侵染循环。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在有自由水的条件下,游动孢子由根毛侵入寄主细胞内,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大白菜病根或带菌的泥土转运。诱发大白菜根肿病最重要的因素为土壤酸碱度和温湿度,当土壤pH值为5.4~6.5,土壤温度为18~25℃,土壤含水量为70%~90%时,是发病的最适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病菌休眠子带萌发,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经10天左右使根部形成肿瘤,侵染越早发病越重。一般连作地、低洼地、“水改旱”菜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 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和蔬菜,以保护无病区,严格选择无病地或新垦地育苗,在移栽定植时注意淘汰病苗。② 改良酸化土壤。现已发现土壤酸化是诱发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用生石灰和硅粉调节土壤酸碱度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为调节好土壤酸碱度,在播种前每亩苗床施用生石灰100公斤,然后湿润灌溉,使pH值保持在7~7.5,苗床土壤呈碱性,育出的大白菜菜苗根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措施。③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根肿病的最佳方法。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抗性品种有大丰1号、青杂3号、改良青杂2号、城阳青、绿丰1号、绿星70、胶白6号等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④ 轮作倒茬。发病严重的田块,要实行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或大豆、菜豆等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一般春、夏季可种植茄果类、瓜类及豆类蔬菜;秋、冬季可改种菠菜、莴苣及葱蒜类蔬菜。⑤ 翻晒土壤,采用高厢种植。应选择晴天定植,定植后有1~2周的晴天就能大大减轻发病;如定植时下雨或植后不久下雨,淋施2%石灰水,可减轻发病。收菜时,最好连根拔起,并将病根埋入45~60厘米深的坑内,撒施石灰,再进行覆土,促使菜根腐烂和病菌死亡。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勿偏施、过施氮肥;也应注意田间卫生,及时铲除田边十字花科杂草。⑥ 适量施用生石灰,整地时每亩施用石灰75~100公斤将土壤调到微碱性。可在定植前7~10天将石灰均匀撒施土面后作厢,也可定植时穴施。大田病害发生后,可用2%石灰乳充分淋施厢面,以后每隔7天淋一次,可大大减轻其危害。
(2)药剂防治。① 种子消毒。按每100公斤种子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毫升,加水2公斤拌匀,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防病效果较好。② 土壤或种苗消毒。播种前需对苗床土壤消毒处理,方法是:湿土用1∶500的福尔马林每平方米洒药液18公斤,干土则用1∶100倍福尔马林液每平方米洒药液36公斤,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可在大白菜栽种前于厢面均匀条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5公斤左右,或者在蔬菜移栽时,浇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浇灌药液250克,1个月后再浇施1次。或者在移栽前,在大白菜播种后将其稀释2,000倍液灌根,每亩用药液300公斤,之后间隔7~10天再灌根1次。移栽田随浇定根水时灌根施药。或者在移栽前用10%氰霜唑悬浮剂800倍液浸菜苗根20分钟。③ 病田防治。发病初期,田间见到少量病株时,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有较好的控病作用。每株用药液0.5公斤。
农药快讯, 2019 (14):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