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农药创制研究组揭示了性信息素类似物对小菜蛾种内化学通讯的调控方式,为小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相关研究成果“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studies of sex pheromone analogs of the diamond back moth,Plutella xylostella”在线发表在《有害生物防治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全球每年需要花费约十亿美元防治小菜蛾。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小菜蛾的防治主要依靠有机杀虫剂。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寻求经济高效、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植物保护新方法、新技术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机的迫切需求。
昆虫信息素调控昆虫行为,为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同时符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中的推-拉策略(Pull-Push Strategies)。昆虫性信息素可以干扰昆虫的化学通讯,选择性地控制害虫,比如大量诱捕、虫情监测以及干扰交配等。然而,长期单一使用某些性信息素组分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性。此后,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在结构上与天然性信息素组分相似的性信息素类似物,同样能以某种方式影响昆虫生理或行为,继而影响昆虫化学通讯。
该研究运用昆虫触角电生理实验(EAG)、触角酯酶抑制实验(PDE)以及风洞实验,对设计合成的23种小菜蛾性信息素类似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筛选出2种高效干扰小菜蛾交配活性的性信息素拮抗剂,田间试验验证迷向率高达92%以上,成效显著。该研究揭示了性信息素类似物对小菜蛾种内化学通讯的调控方式,为小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的完成单位,研究生王安佳为本文第一作者,梅向东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175,31621064)资助。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药快讯, 2019 (1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