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是韭菜常见的病害之一,各种植区普遍发生,露地、保护地栽培均可危害。近日据调查发现,由于大棚温室湿度大,室内温度较高,部分棚室韭菜田已经出现菌核病危害现象,各位种植朋友应该加大防治力度。
1 菌核病的识别
菌核病主要害茎基叶鞘和韭黄罐顶叶梢。叶片受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部初始呈水浸状、淡绿色,逐渐失绿变黄,后腐烂干枯。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之后病斑颜色转为灰褐色,呈湿腐状。植株基部霉层聚集,为棉絮状菌丝所缠绕,着生由菌丝纠结而成的菜籽状小菌核。菌核前期为乳白或黄白色,老熟菌核茶褐色至黑色,易脱落。田间病害蔓延速度快,最终导致全叶或整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2 病原及发生条件
病原菌为子囊亚门葱叶枯座盘菌,菌核不规则形或近椭圆形,形成于寄主表皮下,萌发时产生4~5个子囊盘。子囊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病菌发育适温20~25℃。
菌核病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春秋两季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并借气流弹射传播或直接产生菌丝传播蔓延。气温适宜,高湿或多雨易发病,过分密植或偏施氮肥易发病,低洼积水或雨后受涝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栽培管理
(1)加强栽培管理。精细管理,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雨后排水。适当喷施壮茎灵、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使植株早生快发,茎秆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
(2)合理调节温湿度。设施韭菜重点注意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菌侵染。
(3)清洁田园,倒茬轮作。一旦发生病害,及时清理病残植株,避免病害的蔓延;韭菜收获后集中清除销毁病残体,严防病菌扩散;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冬季覆土不可过厚。没有轮作换茬条件的,可通过土地深翻,将菌核翻至10 cm耕层以下,控制菌核萌发侵染。
3.2 化学防治
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喷药,预防控病,每次割韭后至新株抽生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喷药预防。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菌核剂可湿粉等针对性药剂2~3次或更多,隔7~15 d 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着重喷植株基部及地际部;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注意农药交替施用。
农药快讯, 2020 (1): 58;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