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5期
  文章:54篇
作物流行病学研究也要加强支持力度
更新时间:2020-03-30 点击量:95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为全国人民所耳熟的词语,它简称“流调”,流调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被排在首位,流调人员被称为疫情防控中的“先锋队”“侦察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去秋今春,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呈严重态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专家团队给陕西省和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具体的条锈病发生趋势报告和防控建议。这些报告和建议所依据的,就是专家们所做的小麦病害流行学调查。

 

植物病害流行病学调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国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进展如何?病害肆虐的大背景下,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又有怎样的期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植物流行病学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胡小平教授。

 

胡小平介绍,植物病害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如冻害、药害等;侵染性病害也称为传染性病害,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约2 200亿美元损失。植物病害中有类似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新杀手,如UG99小麦秆锈病、麦瘟病等。

 

胡小平说,植物病害流行学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病害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规律,制定病害检疫和防控策略的科学,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病害分布、起源、传播路线、寄主作物的群体抗病性、防控策略等。做植物病害流行调查的人员有农业农村部、省、市、县各级植保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各大专院校、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

 

“我国植物流行病学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胡小平介绍说,20世纪中期开始,著名的植物病害流行学家曾士迈、李振岐、刘汉文、康振生、肖悦岩、杨之为、陈万权、丁克坚等为我国植物病害流行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病害大区传播研究,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神经网络智能学习算法等的病害自动监测预警,防控策略制定等工作进展很快,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害流行研究成果丰硕。其中,该校专家主持完成的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完成的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胡小平告诉记者,该校的一些成果已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如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全国13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研发的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全国范围测试;依据条锈菌转主寄主研究成果提出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新策略。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植物病害流行学科的发展,该校率先建立了“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

 

胡小平说,植物流行病学是制定病害检疫和防控策略的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周期长,不太容易出成果,且要具备很好的病理学、遗传学、数学和生物信息学基础。

 

“但这又是国家提出减肥减药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非常重要。”胡小平建议国家加大对这个学科方向的支持力度,加强团队建设,鼓励相关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农网)

 

农药快讯, 2020 (5): 49.


tag: 作物流行病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小麦条锈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16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