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12期
  文章:48篇
吡唑醚菌酯应用技术大全
更新时间:2020-07-10 点击量:5130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发现,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多种作物上。吡唑醚菌酯自从投放市场以来,杀菌谱广、靶标病菌多、免疫性强、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这类杀菌剂的功能都得到验证,并且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更是各种高产套餐的必备产品。本文关于该产品的应用技术仅供参考。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的关系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称为杀菌剂中的三兄弟,它们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从图1的化学结构来看,除图1中矩形圈出的部分修饰基团的不同,它们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如图1椭圆圈出部分)。


 

图1  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结构式


1.1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共同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对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1.2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区别

  (1)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2)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有特效。

 

  (3)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这3个化合物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另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作用机理及方式

2.1  作用机理

  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它也被称为呼吸抑制剂。

 

  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2  作用方式

  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到叶片的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

 

主要剂型

  目前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剂型有乳油、悬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还有液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膏剂等剂型。至于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总体来说,各有各的不同。

 

  (1)粉剂。粉剂最大的问题是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造成环境污染。

 

  (2)乳油。原来使用甲苯、二甲苯,考虑到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乳油,就开始用微乳剂、水乳剂或植物油代替,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剂型,但是有些产品必须得做成乳油。

 

  (3)悬浮剂。相对比较先进,工艺严格,加工成本高,但是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分层。

 

防治对象与特性

  (1)杀菌谱广。吡唑醚菌酯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2)防治结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用于茎叶喷雾、水面施药、种子处理等。

 

  (3)混配性好。能与多种药剂复配,与苯醚甲环唑、代森联、烯酰吗林等复配效果好,同时具有增效作用。

 

  (4)植物保健,抗逆增产。吡唑醚菌酯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如能增强硝酸盐(硝化)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氮的吸收。

 

  同时,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作物衰老。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过控制继发病和减轻来自非生物因子的压力来提高作物产量。

 

应用技术问题汇总

  以吡唑醚菌酯20%可湿性粉剂为例,介绍吡唑醚菌酯在各作物上的用法用量。

 

  100 g吡唑醚菌酯20%可湿性粉剂一般可以兑水150 kg。在小麦、水稻等作物上一桶水用20 g可湿性粉剂,但是用在敏感的作物比如草莓上,就可能产生药害,所以,一桶水10~15 g是比较安全的用量。

 

5.1  谷类作物

  吡唑醚菌酯对谷类作物病害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

 

  (1)对谷类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且增产效果显著。用其单剂作治疗试验能有效防治小麦叶枯病,同时也能观测到对小麦颖枯病的兼治作用。即使在发病较严重时,吡唑醚菌酯仍能有效地防止叶锈病、条锈病对大麦和小麦的危害,同时能兼治大麦的叶枯病和网纹病。吡唑醚菌酯也可有效地防治其他谷类病害:如小麦斑枯病,雪腐病和白斑病及大麦云纹病。

 

  (2)在小麦上使用,10 g/亩够不够?

  如果是复配的话,足够;单用的话不够。第一次用量为10~20 g/亩,第二次用的话建议复配。

 

5.2  豆类作物

  (1)吡唑醚菌酯对豆类主要病害如菜豆叶斑病、锈病和炭疽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吡唑醚菌酯能有效地控制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蛇眼病、锈病和疮痂病。另外,对花生白绢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3  果树

  预防和治疗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都可以施用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初叶的时候可以单用,起预防作用。吡唑醚菌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霜果时,即使在病情较严重时,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也很显著。

 

  在柑橘病害高发期之前用,对常见的炭疽病、沙皮、疮痂病这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果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吡唑醚菌酯可以预防梨树的黑星病,苹果白粉病、叶斑病,红枣炭疽病、煤污病,草莓的白粉病、霜霉病及叶斑病等。

 

5.4  蔬菜

  吡唑醚菌酯有效预防香葱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

 

  用在黄瓜上效果好,预防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斑点类病害,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植物呼吸作用,提高作物抗逆性。

 

  吡唑醚菌酯对番茄和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混配问题

  吡唑醚菌酯复配性很强,能与几十种农药复配,因篇幅有限,仅介绍几种常见的复配剂:

 

  配方一: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该配方具有预防、治疗和保护多重作用,防病范围广,使用安全。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甜瓜霜霉病、疫腐病、炭疽病,西瓜炭疽病、疫腐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霜霉病、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菜用花生叶斑病等。一般使用60%水分散粒剂50~80 g/亩,兑水45~75 kg喷雾,可快速控制病害的危害和蔓延。

 

  配方二: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10%吡唑醚菌酯+30%戊唑醇),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黏附力较强,持效期较长,并耐雨水冲刷。两者作用机制不同,混配后可以有效防治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锈病、炭疽叶枯病、褐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斑病、白粉病、疮痂病、黑星病、蔓枯病、香蕉黑星、叶斑病等病害。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8~10 mL/亩,或果树配成3 000倍液,兑水30 kg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以上病害。

 

  配方三: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产品。可以有效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等多种病害。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30 mL/亩,兑水30~50 kg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以上病害的蔓延。

 

  (1)吡唑醚菌酯不可与碱性杀菌剂混用,不要和乳油混用。与其他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

 

  (2)吡唑醚菌酯和叶面肥混用需要注意:先溶解叶面肥,然后再加入吡唑醚菌酯。一般情况下,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效果会非常好。

 

  (3)吡唑醚菌酯内吸传导性没有嘧菌酯强,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不建议加有机硅。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芸苔素混合使用,但最好分别二次稀释后混合。

 

  (5)吡唑醚菌酯不建议与强氧化性的农药比如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乙酸、氯溴等农药混用。

 

  (6)吡唑醚菌酯复配三唑类杀菌剂效果很好,可以提升药效。

 

注意事项

7.1  使用时机

  (1)吡唑醚菌酯一定要提前使用,起保护和预防病害的作用。在播种前、出苗后或定植的时候,病害发生初期用药,更能发挥出药剂的优势。

 

  (2)吡唑醚菌酯以防效和持效见长,但速效和其他针对性的杀菌剂相比还是稍显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用复配剂。

 

  (3)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比较单一,所以较容易产生抗性。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加速抗性的产生。

 

  (4)强大的渗透性让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大大提升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药害的产生。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长旺盛且高温高湿条件,吡唑醚菌酯使用浓度过高会有一定药害风险。

 

7.2  药害及其他问题

  (1)粉剂会不会容易产生药害?

 

  吡唑粉剂不会造成药害。吡唑醚菌酯在合理稀释倍数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药害现象。但是,如果当地有吡唑醚菌酯药害的先例,建议先进行田间实验。

 

  (2)和赤霉素(920)混用会产生药害吗?

 

  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药害,但也要注意区分作物,例如:在葡萄上和920赤霉素混用可能会产生药害,不是因为吡唑醚菌酯,而是因为粉剂会把周围的药剂都吸附在一起,造成局部浓度过大而产生药害,但是,这个需要实际的操作,大部分就是因随意加大用量而造成的。

 

  (3)如果用作植物保健,可不可以多次使用?

 

  不能多次使用,虽然有保健作用,但使用次数多了还是会产生抗性。      (来源:老田微农技)

 

农药快讯, 2020 (12): 39-41.


tag: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作用机理;应用技术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514.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