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3期
  文章:30篇
科研人员揭示红光调控植物抗虫媒病毒新机制
更新时间:2021-03-03 点击量:1322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是描述疾病流行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病害三要素”为致病病原生物、易感宿主和适合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大部分已知的植物病毒由媒介昆虫传播,植物虫传病毒是制约我国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作物病毒病害研究注重病毒和植物宿主两方面,但实际参与病毒传播、病害发生的因子还包括传毒媒介昆虫和光照、温度、气候、生物周期节律等环境因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化反应,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存储为化学能,最终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光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不仅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个环节,而且与病害的流行暴发紧密相关。然而,光如何影响植物抗病性,病原微生物如何适应宿主抗性机制从而促进自身的传播等问题,亟须得到解答。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叶健课题组在PLoS Pathoge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d-light is an environmental effector for mutualism between begomovirus and its vector whitef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植物双生病毒卫星DNA编码的βC1蛋白可以通过靶向光信号途径的PIF转录因子家族调控的虫媒病毒抗性,促进虫媒病毒的快速传播,揭示了光调节双生病毒-烟粉虱-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机制。

 

  该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以双生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与卫星DNA形成的侵染复合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双生病毒卫星感病植物和对媒介昆虫烟粉虱的吸引作用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会发生,在黑暗条件下不会发生。已有研究表明,βC1是病毒编码的关键决定因子;进一步利用单色光LED灯箱进行昆虫双选择实验,发现βC1转基因植物只有在红光和含有红光的白光条件下发生,在黑暗、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烟粉虱等大多数昆虫的视觉系统缺乏红光受体,是“红色色盲”,因此,这种光依赖的烟粉虱选择行为的改变主要是病毒感染植物后影响了昆虫嗅觉识别植物。

 

  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挥发物来调控昆虫的行为以趋避食草昆虫,其中,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s)是植物挥发物中较丰富的一类化合物,研究报道部分倍半萜和单萜会趋避昆虫。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实验,鉴定到光信号中的关键蛋白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 3,PIF3)可与βC1蛋白互作,进一步Co-IP实验证明,PIF3与βC1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可在植物体内互作。PIFs蛋白可直接结合萜烯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基因的启动子促进其转录,因此,在PIF过表达的植物中,介体昆虫烟粉虱的产卵量减少、伪蛹发育缓慢,说明PIFs蛋白具有直接的抗虫作用。研究人员通过竞争性BiFC和pull-down实验发现,βC1蛋白可通过干扰PIF蛋白二聚体的形成,不同程度地抑制其转录激活活性。

 

图 1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表征

 

  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一种介导植物抗虫的重要激素,转录因子MYCs是JA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因子。MYC家族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多种抗虫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包括TPS基因。该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双生病毒βC1可以靶标MYC2,通过干扰其二聚体的形成抑制MYC2-介导植物抗虫反应,与其媒介昆虫烟粉虱形成的互惠共生关系。PIF蛋白参与植物多个信号通路以参与发育过程及不同的胁迫响应,包括光和JA途径。研究报道AtPIF4与AtMYC2相互作用,该研究还发现,AtPIFs-AtMYC2的互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PS基因的表达,而βC1可以促进AtPIF4-AtMYC2异源二聚体的互作,进而进一步抑制TPS的表达,促进昆虫的取食。结合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以下工作模型:在健康植物中,PIFs和MYC2形成同源二聚体,结合在TPS基因启动子的不同区域,共同调节TPS基因表达,从而趋避烟粉虱;当植物受到双生病毒感染后,一方面,βC1可抑制PIFs或MYC2同源二聚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促进PIF-MYC2异源二聚体的形成,最终抑制了植物对烟粉虱的抗性反应,促进烟粉虱的取食,促进病毒的传播与扩散。该研究解析了光和JA信号共同调节病毒-昆虫-植物三者互作的新机制,为防控虫媒病害提供了新靶点,也为实现利用单色LED灯绿色防控双生病毒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叶健为论文的通信作者,叶健课题组的副研究员赵平芝、助理研究员张璇和已毕业硕士研究生龚雨晴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所博士研究生王端、博士后王宁、助理研究员孙艳伟、硕士研究生高连博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农药快讯, 2021 (3): 6; 8.

tag: 红光、抗虫媒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机制研究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23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