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9期
  文章:27篇
几种药剂对番茄白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作者:韦淑丹,钟勇,蒋强,曹元鑫,陈千付 更新时间:2021-07-06 点击量:2385

韦淑丹1,2,钟勇1,蒋强1,曹元鑫1,陈千付1

(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百色市田阳区农业农村局)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 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因体型小,翅膀白色,也称“小白蛾子”。该虫寄主作物广泛,多达200多种,是瓜类、茄科类、豆科类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其繁殖能力强,常世代重叠,传播速度快。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干枯,也是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烟病等,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百色右江河谷地区因冬季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的秋冬番茄生产基地,常年种植番茄面积2.33×104 hm2,近年来常受到粉虱类害虫直接或间接严重为害,化学防治力度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害虫抗药性随之上升。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大棚避雨栽培技术在该地区得到推广,大棚温室环境对白粉虱的繁殖发生更加有利,田间种群爆发为害的几率更高,带来的损失也更严重。为探明该地区温室白粉虱对该区域农资销售的部分药剂的敏感性,2020年在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南菜北供”基地大棚进行了11种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表1),以期为农民开展田间防控提供参考,避免盲目用药。

 

表 1  供试药剂及使用剂量

处理

农药名称

生产厂家

稀释/倍

有效成份用量/(g·hm-2)

1

25 g/L溴氰菊酯EC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2 500

75

2

0.5%苦参碱AS

河北伊诺生化有限公司

400

9.375

3

50%噻嗪酮SC

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000

375

4

80%烯啶·吡蚜酮WG

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

2 000

300

5

10%噻虫·高氯SC

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

1 500

50

6

150 g/L联苯·吡虫啉SC

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1 000

112.5

7

36%吡蚜·仲丁威SC

江苏云帆化工有限公司

750

360

8

60%烯啶·呋虫胺WG

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

2 000

225

9

15%阿维·螺虫酯SC

湖南新长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 500

75

10

20%环氧虫啶WP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 000

150

11

6%联苯·啶虫脒ME

湖南泽丰农化有限公司

1 500

30

 

1  药剂施用安全性

  试验期间通过肉眼观察处理药剂对番茄无药害,番茄均能正常生长,未观察到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死伤情况。说明各药剂在试验条件下对番茄生长安全,是否对天敌造成损伤,需要进一步研究。

 

2  不同药剂田间防效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如表2、表3),11种药剂中15%阿维·螺虫酯SC对番茄白粉虱的防效最好,药后7 d防效为88.65%,与其他药剂药效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除60%烯啶·呋虫胺WG以外的其他药剂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药后7 d防效在80%以上的药剂还有60%烯啶·呋虫胺WG、36%吡蚜·仲丁威SC、150 g/L联苯·吡虫啉SC,防效分别为84.31%、81.00%和83.18%,三者差异不显著;药后7 d防效为70%~80%的药剂为0.5%苦参碱AS、80%烯啶·吡蚜酮WG、10%噻虫·高氯SC、20%环氧虫啶WP、6%联苯·啶虫脒ME,防效分别为79.69%、78.84%、77.85%、76.40%和70.57%。药后7 d防效在70%以下的药剂为25 g/L溴氰菊酯EC、50%噻嗪酮SC,防效分别为63.18%和61.73%。

 

表 2  不同杀虫剂对番茄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处理

药前成虫基数/头

药后1 d

药后3 d成虫数/头

成虫数/头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成虫数/头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1

158.25

68.25

56.62

59.46 cdBC

66.50

57.65

62.85 deCD

2

160.75

73.25

54.95

57.90 cdBCD

56.50

64.36

68.74 bcdBC

3

133.50

98.75

26.16

30.99 fE

83.75

36.94

44.68 fE

4

129.25

72.50

44.21

47.86 eD

61.00

52.72

58.53 eD

5

124.00

65.75

46.31

49.81 eCD

42.25

65.60

70.40 bcBC

6

109.75

40.00

63.16

65.57 abcAB

31.50

71.33

74.85 abAB

7

116.50

40.25

65.52

67.77 abAB

38.25

67.27

71.29 bcBC

8

116.25

51.25

55.69

58.59 cdBCD

41.25

64.71

69.04 bcdBC

9

120.50

36.25

69.87

71.84 aA

26.25

78.12

80.81 aA

10

117.50

49.75

57.70

60.47 bcdBC

43.25

63.00

67.54 cdBC

11

111.75

55.00

49.90

53.18 deCD

42.50

61.12

65.90 cdBCD

CK

115.25

123.50

-6.96

/

131.75

-14.32

/

注: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P<0.01)

 

表 3  不同杀虫剂对番茄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处理

药前成虫基数/头

药后5 d

药后7 d

成虫数/头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成虫数/头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1

158.25

61.25

61.01

70.46 cC

91.75

41.46

63.18 hF

2

160.75

49.00

68.63

76.24 bcBC

50.75

67.71

79.69 cdeBCD

3

133.50

82.25

37.86

52.92 dD

80.75

39.15

61.73 hF

4

129.25

38.00

70.11

77.36 bABC

42.75

66.36

78.84 deBCD

5

124.00

42.00

65.95

73.75 bcBC

45.00

63.75

77.85 deCD

6

109.75

29.25

73.71

80.08 abAB

29.50

73.25

83.18 bcBC

7

116.50

33.75

70.99

78.03 bABC

34.50

69.79

81.00 bcdBCD

8

116.25

36.25

68.62

76.23 bcBC

28.75

75.06

84.31 bAB

9

120.50

23.50

80.07

84.90 aA

21.50

81.96

88.65 aA

10

117.50

33.50

71.70

78.56 bABC

44.00

62.47

76.40 eD

11

111.75

38.00

65.25

73.68 bcBC

52.00

53.19

70.57 fE

CK

115.25

152.50

-32.52

/

183.75

-60.56

/

 

3  药后不同作用时间的防治效果

  药后1、3、5、7 d对药剂防效进行调查(表4),随着药后作用时间的延长,试验药剂对番茄白粉虱的防效有所增加。表2、表3调查结果表明,药后7 d防效较药后1、3、5 d防效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的药剂为50%噻嗪酮SC、60%烯啶·呋虫胺WG,说明药剂作用较缓慢;药后7 d防效与药后5 d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1、3 d防效差异显著的药剂有0.5%苦参碱AS、80%烯啶·吡蚜酮WG、10%噻虫·高氯SC、150 g/L联苯·吡虫啉SC、36%吡蚜·仲丁威SC、15%阿维·螺虫酯SC、20%环氧虫啶WP、6%联苯·啶虫脒ME,说明试验的多数药剂药后5 d已具有一定防效,其中,药后3 d与5 d防效差异不显著的药剂为10%噻虫·高氯SC、15%阿维·螺虫酯SC,说明这两种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表 4  不同药后时间下杀虫剂对番茄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药后
处理

校正死亡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d

59.46 bB

57.9 cC

30.99 dC

47.86 cC

49.81 cB

65.57 cC

67.77 bC

58.59 dD

71.84 cC

60.47 cB

53.18 bB

3 d

62.85 bAB

68.74 bB

44.68 cB

58.53 bB

70.4 bA

74.85 bB

71.29 bBC

69.04 cC

80.81 bB

67.54 bB

65.9 aAB

5 d

70.46 aA

76.24 aAB

52.92 bAB

77.36 aA

73.75 abA

80.08 aAB

78.03 aAB

76.23 bB

84.9 abAB

78.56 aA

73.68 aA

7 d

63.18 bAB

79.69 aA

61.73 aA

78.84 aA

77.85 aA

83.18 aA

81.00 aA

84.31 aA

88.65 aA

76.4 aA

70.57 aA

 

4  小结与讨论

  15%阿维·螺虫酯SC、60%烯啶·呋虫胺WG、36%吡蚜·仲丁威SC、150 g/L联苯·吡虫啉SC在试验剂量下,对番茄白粉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7 d校正防效在80%以上,且对番茄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生产中可参考进行推广使用。因本研究结论只根据1a试验数据所得,由于气候、品种、害虫抗药性等因素变化,试验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建议在不同条件下应用时,应先进行小面积试验再使用,同时在实际使用中应在粉虱虫口密度小时尽早施药防治,以免种群数量过大造成防治困难,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种类有效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或一类农药产生抗药性,达不到防治效果。       (来源:《广西植保》2021年第1期)

 

农药快讯, 2021 (9): 31-32; 34.

tag: 番茄白粉虱、田间药效、安全性、噻嗪酮、苦参碱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44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