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防治重在预防
作者:杜志义  赵占周 更新时间:2012-12-19 点击量:1294
    秋冬来临,气温逐渐下降,进入开花坐果期的秋冬茬温室番茄需水量也开始增加,需要隔几天浇一次水,这样棚内湿度就会增加。低温高湿是灰霉病最适宜的发生条件。因此,秋冬季要注意灰霉病的防控。
    生产中,当灰霉病暴发后,急于控制病害的菜农,往往是每天都要大剂量、不惜成本打各种杀菌剂,但效果却不理想。
    分析灰霉病难治的原因,无外乎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番茄灰霉病的真实面目,只是跟着感觉走,不注意预防,忽视其他措施的运用。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最适合病害高发。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病菌较耐低温,适应能力强、繁殖力高,7~20℃大量产生孢子,病菌孢子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传播,当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特别有利于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并从番茄的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尤其是番茄的花期前后,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有些菜农虽然打了很多对灰霉病高效的杀菌剂,但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灰霉病病原菌的传播、侵染途径复杂,如果只注重于喷洒番茄植株,忽视了地面、后墙、残留的花瓣等,没有对这些“死角”进行清理,所以防治效果不佳。
灰霉病的防治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1  要控制温、湿度,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创造利于番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开花结果期的番茄,白天最高温度力争控制在28℃左右,晚上最低温度在12℃以上。看地、苗情浇水,浇小水,尽量膜下浇水,阴天也要揭开草帘或棉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适时通风散湿。
    2  在蘸花、喷花时加入适量的速克灵、扑海因、咯菌腈等杀菌剂以防治花期感染,侵染果实。
    3  要定期喷药预防,在浇水、阴天、下雨、下雾前要及时喷洒速克灵、扑海因、嘧霉胺、乙霉威等药剂。喷雾时不能仅限于喷在番茄植株上面,要把地面、棚顶、立柱、后墙、拉绳等棚内物体统一均匀喷雾。
二、点面清除,及时治疗
    发现果实感病后,应及时处理。
    1  用小喷壶先杀灭果实病菌,再用喷雾器全棚喷雾,3天后再喷1次,防治灰霉病选用药剂很多,但要及时轮换用药。
    2  喷药后间隔1天,用塑料袋逐个摘除病果,带出棚外用土埋掉。
    3  对于特别难以控制的灰霉病,可以使用40%嘧霉胺悬浮剂+40%多·福·溴菌清混合喷雾,5天后喷1次嘧菌酯类药剂,再隔5天后喷洒乙霉威或速克灵等。
tag: 灰霉病防治重在预防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50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