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营销,传统的理解是农药、农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从生产厂家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和形式日渐丰富的前提下,农资营销已不再局限于从生产到流通的市场环节,而是形成了一个以农产品生产为起点,继而决定农资生产而至农资经销至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最后再促进农产品生产这样一个闭合回路。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无论是营销的主体、客体还是载体,都已经不再是独立的了;而且,在时间上也不存在某一特别的节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都非常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能导致系统的“断路”。这就是“农资营销无淡季”说法的依据。
立足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农资营销应实现四个转变。
由“先考虑生产后考虑营销向先营销后生产”转变。过去,在农资行业运作当中,首先考虑的是生产。生产品种、规模、计划等等,根据生产再来考虑营销。这样就往往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等现象而难以有效处置。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行政的手段解决问题尚可,但如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只有企业自身来承担了;根据现行的市场机制,在农资行业运作当中,应该将市场因素放在主导地位,由市场来决定生产。市场上需要什么农资,才能生产什么农资。而且还要根据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来决定其生产计划和规模。在此前提下,营销应该放在前。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并推动生产的健康有序。
由“注重农资产品营销而忽视农产品质量需求向农资产品营销与农产品质量保证并重”转变。在农资营销当中,往往注重的是营销本身,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从市场出发,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来占领农资市场,为企业服务。当然,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是,应该更加深刻地看到,农资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农产品的生产。农资,归根结底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如何来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才是农资生产与营销的最终目的。所以,关注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这也是农资营销应该着力的问题。
由“传统保守的农资营销方式向综合多样的营销形式”转变。现在,土地流转使农村土地经营形式越来越活跃,经营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农产品结构也越来越丰富;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生产质量效益都得到提升,农资进入农业生产环节不断创新,农资营销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传播已经紧密结合起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种倒查、监管机制已经追溯到农资营销流通生产等环节。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以发发广告信息、招揽回头客、你有钱我有货等传统保守的营销形式和理念包括社会责任感,已经不适用农资行业发展要求了。推行农资营销与技术培训相结合、与政策宣传相结合、与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综合性营销形式,势在必行。
由“农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向农资产品服务农业发展”转变。农资营销虽然是一种市场手段,但由于农资本身的特殊性,它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作用又决定了其不单单是一种市场手段,而更有相当强的社会责任。过去,农资营销主要是促使农资如何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理念是自私而肤浅的。从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来看,农资的作用至关重要。农资营销,对农资科研、生产具有导向和参考意义,应该为服务整个现代农业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