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分析,预计2013年我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将对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生产上应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病毒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水稻褐飞虱、水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粗缩病、玉米二点委夜蛾、棉盲蝽、梨小食心虫等重大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综合措施与配套措施相结合,绿色防控与应急防控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用药,提高防控效果,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双安全。
小麦赤霉病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适期用药的防治策略。穗期“一喷三防”既防病又增产,立足一般年份防治一次、重发年份防治两次不动摇,后续防治看需要。一是适期用药。抓住小麦齐穗扬花初期主动用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小麦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早至破口抽穗期。二是用对药种。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以及多菌灵的混配剂,在赤霉病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耐药性的地区避免使用苯并咪唑类药剂单剂,抗性频率较高的地区选用氰烯菌酯等药,以保证防治效果。三是用足药量,防足次数。氰烯菌酯、咪鲜胺、多菌灵每亩纯药用量分别不少于25克、12克、50克;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0天防治第二次;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
水稻病毒病 坚持以选用抗(耐)病品种、适当调整播栽期、秧田期覆盖无纺布或防虫网为基础,化学防治灰飞虱“治虫控病”为重点的防治策略。一是种植抗耐病品种。条纹叶枯病流行区,推广徐稻5号、徐稻4号、淮稻9号、淮稻11号、南粳46、宁粳5号等较耐病品种;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压缩Ⅱ优系列杂交稻、武运粳21号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二是合理调整播期避病。推广机插、旱育、小苗抛栽等有利于适度推迟播期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高峰的轻简栽培方式。三是苗期覆盖防虫网。机插秧面积较大及灰飞虱发生量大、条纹叶枯病或黑条矮缩病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的地区,水稻播种后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的无纺布全程覆盖秧苗。四是科学防治灰飞虱。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把握秧苗期及本田初期灰飞虱传毒关键时期,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异丙威、醚菊酯等药喷雾防治,长短效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水稻恶苗病 坚持药种调优、方法调优的防治策略。一是选用对路药种。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换用氰烯菌酯、二硫氰基甲烷、乙蒜素、咯菌腈等药浸种。二是提高浸种质量。保证浸种药液浓度、浸种时间,均匀浸种;适当降低塑盘育苗期间的温度,药剂浸种后可不催芽直接播种,或多浸少催,以降低长芽阶段的侵染。
水稻纹枯病 一是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机插秧,压减直播稻,平衡施肥,合理栽插密度;科学排灌,适时搁田。二是化学防治措施。选准药种,发病初期选用持效性长的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酯、烯肟菌胺、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药。注意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适期用药,首次施药时间提早到病穴率5%时。正确施药,用足水量,尤其是水稻生长中后期,手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50公斤,对准稻株基部均匀喷雾。
水稻褐飞虱 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重点抓好五(2)代与六(3)代的防治。一是适期用药。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二是选对药种。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醚菊酯、毒死蜱、异丙威等高效低毒药及其混配剂;交替使用农药,每种药水稻全生育期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菊酯类农药,注意保护水生生物、蜜蜂、家蚕等生物安全。三是科学施药。水稻生长中后期,使用大容量高压动力施药器械,对茎基部喷粗雾。粳稻区9月20日后慎用有机磷类杀虫剂,防止农残超标。
稻纵卷叶螟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搁田。二是生物防治。偏轻发生年份在水稻拔节前,施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于傍晚或阴天施用。三是化学防治。坚持治早治小、达标防治的策略,在卵孵高峰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毒死蜱、丙溴磷、稻丰散、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等药剂。
水稻大螟 坚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卵量;避免不同生育期水稻混栽。二是化学防治。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二代发生量大、不能结合防治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兼治的田块,需针对性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卵孵盛期内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控制白穗。对二、三代发生量大、峰次多、峰期长的地区,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天左右再防治一次。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醚菊酯、阿维·二嗪磷、阿维·毒死蜱等药。
玉米二点委夜蛾 以麦茬及田间覆盖麦秸的夏玉米田二代幼虫为重点防控对象,以麦收后至夏玉米6叶期前为防控关键时期。一是农业防治。播前旋耕灭茬,清除田间麦秸,破坏成虫产卵和栖息场所;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使玉米出苗后根部裸露,恶化幼虫适生环境。二是物理防治。有条件的地区麦收后至夏玉米6叶期前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苗后喷雾:玉米出苗后至6叶期前,对幼虫发生地块顺垄喷施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液,或直接喷淋根茎部毒杀大龄幼虫。毒饵诱杀:用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或辛硫磷配制毒饵,或用适量敌敌畏与碎青菜叶或杂草、炒香的麦麸,加水至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撒毒土: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甲基异柳磷等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围棵保苗,毒土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产生药害。
棉花盲椿象 一是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合理化学调控,适时打顶摘心。二是化学防治。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对棉田新被害率达5%或百株虫量达5头时,用毒死蜱、啶虫脒、丙溴磷等药于上午或傍晚喷药,施药时注意由四周向中间集中围歼。机动弥雾机每亩加水30公斤;背负式喷雾器苗蕾期每亩用水量50公斤、花铃期每亩用水量75公斤。
梨小食心虫 坚持控前压后,打准主害代的防控策略,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危害。一是农业防治。冬春季对果树的枝干分叉处、根颈裂缝处等梨小食心虫主要越冬场所进行清理,刮除粗翘皮,将越冬幼虫带出果园集中销毁。梨小食心虫危害期间,及时剪除萎蔫折梢、清理虫果,并带出果园销毁,结合秋季整枝对果园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果实适时套袋,减轻前期虫害。二是物理防治。采用性诱剂或糖醋液诱杀成虫,每亩悬挂3~5个诱捕器,性诱剂诱捕器每月更换一次诱芯,糖醋液诱捕器根据诱虫量适时更换。二是化学防治。越冬代至二代,结合花前、套袋前的果园用药兼治,性诱剂诱捕器单板虫量超100头/天时,在7~10天后用药一次。三、四代在成虫始盛期后5~6天用药,视虫情10~15天后再用药一次,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混配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于傍晚前后施药,采摘前最后一次用药可选用甜核·苏云菌、印楝素等生物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