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8%,由于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理、气候、栽培条件复杂,导致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规律复杂,是水稻病虫的常发区和重发区。为做好今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参照全国农技中心《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5%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综合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二、防控策略
以控害减损保产为目标,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合理安全用药,最大限度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保护稻米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环境。
三、集成组装技术、实施综合防控
(一)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水稻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
(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灭蛹效果可达70%以上,可有效降低虫源基数。
(三)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用吡虫啉或吡蚜酮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秧苗移栽前3~5天施一次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四)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技术
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降低田间卵量和虫量。每亩稻田挂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
(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嘧肽霉素等防治稻瘟病技术。在叶(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和破口抽穗初期,均匀喷施井冈·蜡芽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嘧肽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井冈·蜡芽菌防治稻曲病技术。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井冈·蜡芽菌,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
(六)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天敌治虫。
(七)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在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八)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
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九)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不用于褐飞虱)、异丙威防治稻飞虱,阿维菌素、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二化螟、大螟,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防治稻瘟病,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井冈霉素、氟环唑防治纹枯病,氟环唑、氯啶菌酯、苯甲·丙环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
四、突出防控重点、科学分类指导
稻飞虱 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采取“治早治小、早防综控、压前控后”的防治原则。提倡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优先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区,应当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白背飞虱防治,带药移栽,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白背飞虱传播病毒病。稻飞虱重点抓好四大防控战役:一是早稻第二代稻飞虱防控战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是中稻第三代稻飞虱防控战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是中稻、晚稻第四代稻飞虱防控战役(8月下旬至9月上旬);四是晚稻第五代稻飞虱防控战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应根据稻飞虱发生实际情况确定防治适期。
稻纵卷叶螟 重点在水稻生长中期(分蘖末至齐穗期)防治主害代,分蘖期以前尽量少施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可在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50个。稻纵卷叶螟重点抓好三大防控战役:一是早稻、中稻第二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战役(6月中旬至6月下旬);二是中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战役(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三是中稻、晚稻第四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战役(8月中旬至8月下旬)。应根据稻纵卷叶螟发生实际情况确定防治适期。
螟虫 重点防治二化螟,兼治大螟。全省中稻区重点防治一、二代二化螟;晚稻区重点防治三代二化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后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卵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稻瘟病 重点在水稻播种前落实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纹枯病 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沤稻田时打捞浪渣,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施药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在中稻和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重点落实“集中覆盖育秧、药剂拌种、早防飞虱、拔除病株”等措施。秧田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拌种或浸种,秧苗移栽前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施用速效和持效杀虫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白背飞虱。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及时拔除和处理田间发病植株,减少本地毒源。
稻曲病: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
五、注重多措并举,确保措施落实
(一)做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发布预报,必要时发布警报,提示领导、警示农户,科学指导病虫防治。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内容,广泛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抓好示范展示。在水稻主产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创办专业防治服务组织,鼓励专业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五)强化督导检查。建立防控工作督导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督导检查,不定期通报防控工作情况,做到防控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物资到位、技术到位和措施到位。在防治的关键时期,组派督导组进村入户开展病虫害防控指导检查,对防控工作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重大病虫灾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