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网监测,近期二代黏虫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和重庆等西南地区多地出现高密度点片,玉米、甘蔗、水稻、高粱、牧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受害,局部田块造成叶片吃光等严重危害。截至7月3日,西南5省(区、市)二代黏虫发生面积259万亩。
贵州省发生106.3万亩,重发区域集中在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遵义市等西部、北部地区,发生范围涉及30个县(区),主要为害玉米、水稻、牧草、高粱等作物,烤烟、花生、蔬菜等也零星受害。目前田间幼虫多为高龄,处于暴食期,玉米百株虫量一般100~600头,黔西、赫章、石阡、松桃、碧江等县(区)最高虫量为1,000~1,800头,麻江县高达4,500头;水稻百丛虫量一般20~100头,印江县、七星关区最高达1,500~3,000头;受害较重的个别地块玉米、高粱叶片被吃光,只剩主脉和茎秆。
四川省发生97.6万亩,重发区域为川西南山地、盆周山区,涉及凉山、巴中、宜宾、乐山、遂宁、成都等6个市(州),主要为害水稻。目前田间以3龄幼虫为主,水稻平均百丛虫量35头,凉山州德昌县最高为1,250头。
云南省发生45.8万亩,发生范围涉及13个市(州)的22个县(区),重发区域集中在文山、昭通、曲靖、红河等东部地区,主要为害甘蔗、玉米、陆稻。其中,文山州麻栗坡、西畴、富宁、广南等县玉米、甘蔗田虫口密度高,平均百株虫量为1,000~2,000头,重发田块达6,100头,最高百株虫量3,000~6,000头,麻栗坡县个别田块达21,500头;昭通市永善、鲁甸、巧家等县主要为害水稻,每平方米虫量一般为5头,严重田块30~80头;红河州屏边县、曲靖市师宗县各有100~200亩玉米田出现叶片吃光现象。
广西区发生8.6万亩,主要集中在百色、河池、柳州等西部、中部地区,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部分受害严重田块叶片被吃光,仅剩叶脉,局部地区也有水稻受害。玉米百株虫量,百色市10县(区)一般500~1,000头,隆林有5个乡镇重发田块为2,900头,最高3,500头;河池市9县一般20~100头,高的380~1,240头;柳州市一般10~60头,高的320~1,200头,个别甘蔗地发生也较严重,一般百株虫量1,400~1,700头,最高3,200头。
重庆市发生面积0.6万亩,主要集中在南川、綦江、荣昌、合川、涪陵、丰都等中西部地区,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牧草等,玉米、高粱田平均百株虫量为1,000~5,000头,少数田块植株被吃成光杆。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历来为黏虫集中为害、突发暴发的重点区域,且该区域内黏虫存在跨海拔垂直迁飞现象,监测预警尤为重要。各地应密切关注黏虫为害动态,准确判断虫情,及时发布短期预报,同时要切实加大调查力度,扩大调查范围,重点针对多雨低洼、杂草丛生的区域开展田间虫卵量调查,争取在低龄幼虫期查明情况、及时防控,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此外,应全面普查二代发生区域、面积、防治后的残虫密度,为三代预测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