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大国,年产农药20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生产的农药原药品种达600多种,可以说,在保障国内粮食丰收和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为全球农药供需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农药产业是建立在高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生产企业“三废”排放量大,治理难度较大,所以当前农药行业发展面临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制约。
今年启动的草甘膦(双甘磷)生产企业开展环保核查,是对所有草甘膦(双甘磷)生产企业执行国家相关环保规定、建立和完善环保治理措施并达标排放的检验。相信那些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草甘磷废水和母液治理技术,环保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企业将会在环保核查的后续管理中稳定持续生产,而那些难以抑制投资冲动、新上或恢复草甘膦生产的企业,则要认真考虑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后投资回报率是否仍像当初设想的一样。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走势趋缓,下行压力加大。众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新一届政府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行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环境经济政策,旨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加大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力度,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同时对环保污染治理控制措施越来越严,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环境污染罪中的“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认定标准,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农药企业的“三废”在未经权威部门认定前均作为危险废物看待。非法处理3吨危险废物即可量刑治罪。奉劝那些见利忘义、违规排放的企业和个人及时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