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草甘膦行业发展逐步向好,产能再次快速扩张。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满足环保部《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是草甘膦及其上游企业实现产品、产业升级中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于7月17~18日在济南召开了“2013草甘膦行业发展论坛”,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讲解草甘膦环保核查要求,解读环保核查指南,讨论草甘膦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介绍草甘膦“三废”处理的成功经验,推广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
农业部药检所张文君处长报告了“草甘膦进出口形势分析”。上半年草甘膦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数量达到34.15万吨,占全国农药出口量的38.80%,同比增长27.22%;出口金额达到13.05亿美元,占全国农药出口金额的29.02%,同比增长76.12%。草甘膦出口主要以原药为主,约占整个出口金额的60%,进口只有制剂,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出于本身利益更愿意购买中国的原药用于制剂加工,不仅缓解了在本国的环保压力,同时大幅提高了他们的利润率。从出口的地区和国家来看,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主要出口到南美洲(原药为主)、北美洲(原药为主)和亚洲(制剂为主),三个区域出口数量总计25.35万吨,占总数量的72%;金额总和10.09亿美元,占总金额的77%。其中增长最快的大洲依次是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草甘膦共出口到127个国家(地区),其中美国最多,出口金额高达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41%,占比21.30%。
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首席分析师郭荆璞报告了“为什么看好草甘膦——兼论行业研究的科学方法论(三)需求篇”,认为2013年全球消费量约为94万吨,消费量增速与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增速正相关;未来消费量将保持10%的增速,与耐除草剂作物面积长期增速相近。推论2013年中国有效产能在60万吨左右,按照全球实际需求增长10%的估计,到2014年,市场还可以容纳7万~10万吨的产能增长。经过对产销量的修正,确认孟山都大约40万吨/年产出的可信性,由此判断,孟山都仍然拥有全世界约45%的供应能力,孟山都对草甘膦市场仍有着支配作用。认为孟山都公司的长期利益在于耐草甘膦作物,保持草甘膦价格的理性平缓上涨,对种植户是最理想的,避免出现2008年的草甘膦价格暴涨暴跌,是符合孟山都公司利益的。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段又生报告了“草甘膦市场回顾与发展态势”,指出农药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环保问题,最近环保部推动草甘膦行业环保核查,高院出台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二是制假售假,草甘膦铵盐冒充异丙胺盐,正规农药企业及外贸公司向非法企业购买草甘膦原药,事实上对非法生产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三是贸易摩擦,反倾销调查不断,1995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1996年澳大利亚对华草甘膦反倾销,2001年9月巴西对华草甘膦反倾销,2002年4月阿根廷对华草甘膦反倾销,2010年美国对华草甘膦反倾销。2012年2月和8月,澳大利亚海关发布立案公告,根据Nufarm Limited和Accensi Pty公司的申请,开始对中国的草甘膦制剂进行反倾销调查,今年终止。
浙江新安化工的同志报告了“草甘膦盐类制剂及其发展”,重点介绍了草甘膦钾盐及二甲胺盐的特点,草甘膦钾盐、二甲胺盐、异丙胺盐原药及固体制剂的开发情况。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齐武报告了“草甘膦制剂与助剂研究发展趋势”。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同志报告了“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环保核查细则解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黄泽春报告了“农药固体废物的处置和管理”,回顾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转移联单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进口废物管理制度、代为处置制度(行政代执行制度)、后期费用预提制度等一系列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讲解了危险废物鉴别的依据及其程序,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污染控制。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化学申诉二处李新芝“草甘膦三废处理专利技术分析”,涉及氯甲烷回收、三乙胺回收、草甘膦母液处理等专利技术。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张鑫报告了“草甘膦废水回收盐及其利用探讨”,以环氧树脂高含量盐废水、对氨基苯酚高含盐废水为例,说明回收盐可利用于现有隔膜法电解制碱工艺,为草甘膦含盐废水处理及回收盐利用提供了一条思路。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告了“草甘膦行业废水处理技术探讨与展望”,认为对于IDA草甘膦母液,采用膜处理技术,可以做到草甘膦回收,同时还可以做到甲醛的回收。对于双甘膦母液,采用膜处理技术回收其中的双甘膦和亚磷酸,回用于缩合的生产,是值得探索和推广的路线之一。对于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虽然膜和焚烧均可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经济和技术均可行的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技术,企业须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多种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解决。对于有机磷农药企业来说,综合废水中的磷含量一般会在30~100 mg/L,我国对磷的排放提出要求是纳管排放达到8 mg/L以下,水体直接排放则要达到0.5 mg/L以下,因此必须采用一些专门的技术才能达到以上指标。报告介绍了超磁除磷新技术,以每天处理5,000吨计,直接运行费用0.57元/吨处理废水。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詹波报告了“有机磷废水资源化利用及产品市场分析”,工艺过程:① 高含量有机磷废水预处理(蒸馏气提—酸、碱解—高效氧化—沉淀、分离),控制杂质是关键;② 定向转化1,回收磷资源是核心;③ 浓缩处理(多效蒸发、MVR技术、热能综合利用),除去水分、无机盐,节约后工序能耗;④ 定向转化2,实现废水中磷元素回收得到磷酸盐粗产品;⑤ 回收及深加工,得到工业级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建设10万吨/年有机磷废水(总磷20,000~30,000 mg/L)处理装置投资估算7,000万元,磷酸盐产品收益600元/吨,作为固废的处理成本2,800元/吨,综合经济效益3,400元/吨。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李志清报告了“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利用技术”,该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一套副产磷酸盐12,000 t/a的草甘膦母液处理装置,配套1.8万吨甘氨酸法草甘膦。原来草甘膦母液浓缩过程成本约530元,浓缩出来的固体作为危险固废,固废处理成本约1,700元,总成本2,230元;现在采用资源化利用工艺后,处理成本990元(不含氯碱),草甘膦母液中磷元素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磷酸盐产品(焦磷酸钠)收益1,650元,直接经济效益660元;与不采用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综合经济效益2,890元。
农药快讯, 2013 (1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