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环保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环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见上篇),自此,历时一年多的草甘膦环保核查终于等到了结果。
此次环保核查尚属我国农药行业首次,它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随着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逐渐退出,草甘膦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改变我国草甘膦行业数年以来“多小散”的顽疾。
环保核查出台的历史背景
自1982年我国开始生产草甘膦以来,已经历了30多个春秋。然而直至发展到2007、2008年,草甘膦行业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据了解,2006年,我国主要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约有50家,国内总产能为24万吨左右。2007年后,由于国际市场草甘膦需求旺盛,推动了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从2007年初的2.9万元/吨上涨到2008年的10万元/吨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投资热情被点燃,纷纷上马草甘膦项目,到2008年底国内草甘膦总产能就已超过100万吨,国内草甘膦原药登记企业已经达到130多家,相比2007年产能增长了近4倍,企业数量增长近3倍。所谓盛极而衰,这样的无序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相对低迷导致草甘膦行业迅速进入了低谷期。受草甘膦产能不断释放,以及原油价格下降导致的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4季度开始,草甘膦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最低跌破2.0万元/吨,并持续3年都处于低位。行业进入了惨烈竞争时期。
图1 近几年草甘膦生产企业和产能变化趋势图
草甘膦在生产中“三废”产生量大,处理困难,处理设施投资及运行成本高。比如甘氨酸工艺为国内草甘膦的主流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草甘膦约产生4.5吨的草甘膦母液及10~12吨的含磷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含盐量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而国内大部分农药企业的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资金配置先进的环保设备,这使得草甘膦行业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各地方企业环保投入与治理的不均衡,助长偷排乱排的非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败坏整个农药行业形象;无环保治理成本的低价竞争又扰乱行业发展秩序,使中国草甘膦出口及贸易争端加剧,已成为全球提出反倾销调查国别和次数最多的商品之一。
近几年出台的草甘膦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保护环境,抑制草甘膦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综合治理“三废”排放等问题。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
2009年2月,农业部和工信部一起出台了《1158号公告》,该公告停止批准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水剂登记,从而取消我国使用量巨大的10%草甘膦水剂产品的登记、生产和销售。可以说,《1158号公告》是草甘膦“三废”治理的发令枪。
2010年6月2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被取消,其中就包括草甘膦。草甘膦出口退税的取消,加速了国内草甘膦过剩产能淘汰的进程,促进了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升。
2012年3月26日,农业部出台1744号公告,要求草甘膦酸含量30%以下的草甘膦混剂于2012年8月31日停止生产,这意味着草甘膦低含量混剂(水剂)也被限期而退出市场,从政策角度堵上了低含量混剂规避1158号公告漏洞的行为。
2013年初,双甘膦出口退税的取消,逐步促使行业进入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草甘膦原药企业的竞争力。
2013年5月下旬,环保部草甘膦(双甘膦)环保核查,这是我国农药行业首次创造性的环保政策,是规范行业环保要求、行业发展秩序,为行业健康保驾护航的一把利剑。
环保核查进程回顾
草甘膦环保核查最早是于2011年11月,在国内5家主要草甘膦生产企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协调组织成立了草甘膦环保工作组,旨在借鉴柠檬酸、味精、铅蓄电池、再生铅等行业环保核查的经验推动草甘膦行业的环保核查。
在环保部污防司有关领导的指导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针对草甘膦环保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完成了草甘膦行业生产单位、产能、工艺统计及环保情况摸底工作,并邀请行业环保专家、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讨论起草了《关于开展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的请示》。这项工作得到了环保部污防司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他们多次组织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和行业专家对国内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在对《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指南》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5月,环保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57号),同时发布了《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指南》,正式在全行业启动环保核查工作。
根据环保部“57号文”2013年的核查进度安排表,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应于7月30日前向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提交环保核查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各省级环保部门应于9月30日前将通过初审企业名单及相关材料(附电子版)报送环保部,环保部将于12月底前公告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各环节进度相对滞后。
从草甘膦环保核查正式启动到第一批名单公布,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由于是农药行业开展的第一次环保核查,在核查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通过环保部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多方调研,逐个突破,成功解决了多个难点。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建立相应的标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对代表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调研各企业实际整改情况,深入了解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环保处理工艺、母液中的磷与盐的污染因子的处理结果和流通去向,评价工艺的可行性,为制定行业统一的草甘膦(双甘膦)环保处理标准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
同样,各个草甘膦企业也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积极填报大量材料,并根据核查工作组提出的要求补充和完善材料;另一方面,企业抓紧在原有的草甘膦(双甘膦)母液处理设施以及母液处理工艺路线和方法等基础上改造升级,以期更为有效地提取母液中的磷和盐,实现草甘膦母液资源化综合利用,母液处理后污水能达标排放。
从各个企业母液处理方式来看,各企业的草甘膦(双甘膦)母液处理工艺多样化,各环节的处理效率不同,处理过程中的提取物不同,提取物的去向不同,工艺运行成本也不同。磷的处理方式和盐的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磷提取物的去向主要有软水剂、磷矿和肥料等,盐提取物的去向有氯碱工业、精制工业盐和其他工业用途(助磨剂、防冻剂等)。所以在标准的建立上也增加了一些难度。
而在草甘膦环保核查启动之际,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污染环境罪“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认定标准,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农药企业的“三废”在未经有权部门认定前均作为危险废物看待。非法处置3吨危险废物即可量刑治罪。而草甘膦“三废”处理产生的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等副盐如何认定成为了环保核查继续进行和企业技术提升和改进走向的关键。
显然,这些工作比预期要复杂得多。而完成这些工作,则需要大量的协调和调研。草甘膦环保核查期间,面对着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环保核查工作组并没有动摇,多次走访多个相关部门调研,组织召开了研讨会,研究、反馈、修改并改进,最终促成第一批名单的公布。
环保核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1 环保核查指南直接切中了草甘膦环保治理的要害问题
由于核查文件出台之前的调研和专家论证比较充分,环保核查除了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之外,重点针对草甘膦母液的处理、副产品(氯化钠、磷、氯甲烷、甲缩醛等)回收等问题开展核查,对于处理技术和各副产品的回收必须明确技术原理,从装置的技术适应性、产能匹配度、处置合规性等方面开展综合核查,真正针对草甘膦环保的主要问题,避免了部分中小企业蒙混过关的可能。
2 环保核查促进了行业环保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对照《指南》中氯化钠回收率指标,各企业首先必须对母液和废水中的氯化钠进行蒸发回收,一方面回收了有用的盐资源,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而磷回收率指标更是促进了行业母液治理技术研究的进展。目前国内已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方案,建设了多套工程化装置,如膜分离浓缩技术、高温定向转化技术、高温高压湿式氧化技术、ECO氧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各具特色,初步满足了当前母液处理的技术需求,将我国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158号文件》的出台,10%的草甘膦水剂禁止生产和销售,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的母液去向成为了难题。环保核查的启动和实施,有效推动行业彻底解决了草甘膦母液回收的难题。
3 环保核查推动了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投入
核查文件的出台,多家大中企业加快了环保投入的力度,加快了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据了解,4家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环保投资均超过1亿元,有的企业投入甚至接近2亿元。与此同时,环保装置的运行,也促使企业加大环保运行费用的投入,每吨草甘膦的环保处理费用超过了2,000元。
4 行业在环保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草甘膦环保核查发布以来,草甘膦行业的环保处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行业准入门槛大大提升。这些积极的因素对其他农药品种也起到了明显的触动,一些吨位大、污染物产生量大的农药品种如百草枯、2,4-D、吡虫啉等主要生产企业,也吁请协会在产品协作组组织下,强化行业自律,自觉提高环保治理水平。适时提出环保核查方案。
下一步工作
第一批环保核查工作结束后,环保核查工作组马上进入第二批草甘膦环保核查工作中。根据进程安排,第二批环保核查结果拟于今年底公布,只要符合环保核查指南条件的企业均可以申报。
而且,为了能够使得环保核查政策落到实处,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抓紧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正与有关管理部门沟通,力争对通过核查的企业在出口、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考虑向有关部门建议对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产品减免增值税;限制未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生产的草甘膦和双甘膦的出口,只有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生产的草甘膦和双甘膦产品才能出口;对已建草甘膦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及要求持续改进的同时,加强对迁建、扩建、恢复生产项目的环保审查,只有达到环保核查的要求才可以迁建、扩建和恢复生产;提高行政许可门槛,环保核查与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延续核准及农药生产许可证挂钩。希望通过以上几项举措加快行业整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市场情况
2013年,草甘膦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其中,国内草甘膦产量超过50万吨,增幅高达21.2%,是近几年来产量和增幅最高的一年。2013年草甘膦市场在2012年的基础上持续升温。2013年一季度,企业开工不足,但美国、乌克兰、南美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增长,企业接单较多,草甘膦原药因此供应紧张,价格从年初的3.28万元(吨价,下同)飙涨到5月份的3.80万元,涨幅达15%。由于一些厂家因环保问题停产,6月份草甘膦产量同比减少14%,7月份产量同比减少15%,价格如同乘上火箭,市场报出4.2万元的高价。8月份我国除了主流草甘膦企业满负荷开工外,中小企业平均开工率仅在五六成,市场报出4.5万元的高价。9月24日行情出现3个月来的首次下调。11月份开始,价格接连下挫,12月中旬跌破3万元,年底又因环保风波导致价格反转。
图2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草甘膦原药出口成交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草甘膦出口量的占比达到87%。从几大我国的草甘膦出口目的国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除了阿根廷从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之外,其他国家均有大幅增长。
5月份环保核查的启动对于生产的影响还是相当明显的。如图3所示,我们看到,2013年5月,草甘膦的单月产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6月份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震慑了一部分企业。然而由于草甘膦环保核查进程没有按照预期的时间跟进,市场开始松动,价格下跌,生产恢复,单月产量开始提升。我们也看到开工企业数量也达到今年来的新高,而一些企业边生产边观望,开工企业有进有出,数量不断发生变化。
图3 2013年草甘膦单月产量变化趋势图
2014年伊始,草甘膦市场较去年年底开始回升,由于亚氨基二乙腈、二乙醇胺、甘氨酸等关键原料不同程度涨价,许多草甘膦原药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一季度草甘膦成交价格涨势明显,然而由于环保核查名单较预期相比公布时间延迟,二季度开始,草甘膦市场信心不足,4、5月份成交价格也有所降低。从出口情况看,由于去年草甘膦出口美国和巴西等地的量被库存的比例较高,今年这些地区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新兴市场增幅较大,在一季度补上了这个缺口,总体出口仍在增长,但二季度从趋势上看有所回落;双甘膦方面同理,一季度出口强势增长,增幅超过50%,但4月出口大幅回落,同比下降超过30%,外需不振是本轮草甘膦和双甘膦出口回落的主要因素。
结 语
草甘膦行业环保核查还在探索中,短期内政策并不能对行业造成太大影响,一些中小企业依旧可以生产,不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本次环保行动与以往有所不同,检查的力度持续增加,不合格企业以及小产能企业在这次核查中最终会被迫停产,产能扩张会得到遏制,从而避免恶性竞争,使价格理性定位,维持在合理区间,不会出现“过山车”现象。
此次环保核查不是终点,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国家、社会对环保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即使在公示名单上的企业也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改进,从而使得行业环保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草甘膦环保核查的深入,它的经验将在全行业借鉴,有利于行业的兼并重组,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未来农药行业前景可期。
农药快讯, 2014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