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是用以识别某个消费群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一个成功的品牌是可辨认的,它能以某种方式增加产品或服务自身的内涵,使消费者察觉到相关的、独特的、可持续的附加价值,而这些附加价值最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品牌是有价值的资产,如果品牌管理得当,就能够提供有保证的、源源不断的预期收入。品牌的价值是可以用货币形式估价的,世界著名品牌有着成百上千亿的品牌价值。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名牌在所有产品品牌中所占数量不足3%,但所占市场份额却在40%以上,销售额更是占到50%以上。在经济一体化加剧的21世纪,各跨国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杜邦、孟山都、陶氏、先正达、拜耳等无一不是国际农药市场响当当的品牌。
品牌虽然是一个多面性的概念,理解品牌性质的一个很好工具便是“品牌冰山”,即露出来的15%用来区分公司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或标语、标示、标签等,尚未露出的85%则是不变的质量水平的保证。古人对品牌就有很好的理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对品牌最直接、最深刻的理解。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今天,不少企业对品牌的理解走入误区,对品牌理解的乱象在农药行业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品牌歪曲意识严重制约了中国农药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多取胜就是很好的例证。
前些年,我国农药登记不是十分规范,企业在办理农药登记时,除产品中文通用名称外,还可以自取商品名。以吡虫啉为例,有效成分同为吡虫啉,一遍尽、大功臣、大拇指、一炮响等数十个商品名,搞得老百姓是雾里看花稀里糊涂,商品名多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业界讥称“不怕不批准,就怕想不到”。后来,农药登记逐步规范,农业部在办理农药登记时取消了商品名。但此种乱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商品名摇身一变成为了注册商标。这种品牌乱象愈演愈烈,发展到同一企业同一有效成分的产品被贴上不同注册商标后变成多种品牌在市场销售,严重扰乱了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些企业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只有几个,取得的注册商标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经销商需要什么品牌,企业就可以生产什么品牌。完全可以说,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品牌意识。
农药市场的品牌真能以多取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以家喻户晓、全球第一大销量的草甘膦为例,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水剂产品“农达”、水溶性粒剂产品“农民乐”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而我国几百家企业、几百个品牌的草甘膦系列产品,根本不是孟山都公司的对手,其总和都不敌孟山都公司。是产品性价比不如人吗?不是!是天时地利不如人吗?更不是!我们输就输在品牌上。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都是如此,就更不要谈国际竞争力了。为了掠夺市场,有些企业就搞恶性竞争,就搞假冒伪劣,就搞侵犯知识产权,最后是搞垮自己。
“品牌冰山”理论告诉我们,效果好,才是真正好;服务好,才是好上加好。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防治效果决定品牌的成败,金杯银杯不如农民的口碑,产品质量好,农民自然认同,不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产品质量不过硬,虚假宣传骗不了农民,夸得天花乱坠,农民也不会买。表面文章做得再好,毕竟华而不实,花架子永远赢不到市场。因此,奉劝那些在产品宣传上动歪脑子的企业,趁早打消品牌以多取胜的念头,转而多练内功,在提高产品质量、农化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有品牌者有市场,得民心者得天下。品牌输赢不在多寡,而在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这就是市场规律,也是市场王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