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细菌性条斑病解决方案
作者: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 汪建沃 更新时间:2014-11-03 点击量:2085

    由于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湖南道县晚稻上突发细菌性条斑病。近日,据该县9个病虫测报点调查,在营江、蚣坝、四马桥、寿雁等乡镇均有发生,其中营江芒头寨村、曾家村、白地头等村重病田块病叶率高达100%,全县发病面积已达3,600余亩,呈局部重发态势。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条斑病,属检疫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造成叶片发黄发红、枯死,一般可减产10%~30%,高的减产50%以上。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染。在夜间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脓。干燥后成小的黄色珠状物,可借风、雨、露水、泌水叶片接触和昆虫等蔓延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它田块。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调运。粳稻通常较抗病,而籼稻品种大多感病,受害严重。一般籼型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感病。对白叶枯病抗性好的品种大多也抗细菌性条斑病。

 

    据植保专家介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20世纪50~60年代曾在海南、广东、广西、四川、浙江一度流行。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和南繁稻种的调运,病区逐年扩大。目前除上述省份外,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也有发生。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间沤烂,病菌在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出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蘖以后,特别是在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道县晚稻上突发细菌性条斑病案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农业防治措施

 

    1  加强检疫,防止调运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实施产地检疫对制种田在孕穗期做细致认真的田间检查,消灭菌种,可确保种子不带菌。严格禁止从疫情发生区调种、换种。

 

    2  选用抗病、耐病杂交稻。不同品种的感病和损失程度不同。例如籼稻品种绝大多数感病,以籼优系和威优系的组合为重,D优组合较抗病,同时要扩大粳稻的种植范围,因为粳稻通常较抗病。

 

    3  选用无病种子,培育无病壮秧。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远离屋边场地和牛栏、上年未发病的田块育秧。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再用85%强氯精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捞起洗净催芽播种。老病区中晚稻秧苗3叶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1次强氯精,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

 

    4  种子消毒处理。对可疑稻种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先将稻种在50℃温水中预热3分钟,然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期间至少翻动或搅拌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降温,可有效地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5  清洁田园。及时烧掉病草,如不能烧掉的,应在草堆周围开沟并撒施石灰,以防病菌随水传入稻田;病草不要撒入秧田或还田,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根。

 

    6  科学施肥、管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

 

二、化学防治措施

 

    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经济、无使用风险的对口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切忌滥用误用,以最大限度保护天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褐条病可选用叶枯唑、噻森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喹啉酮、噻唑锌等。发病程度轻微时,可用1∶1石灰、草木灰均匀撒施,用量以每亩20千克为宜。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一般采用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均匀喷雾,或用50%DT杀菌剂500~600倍液,或用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用硫酸铜500倍液混合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用90%新植霉素可溶粉剂1,000万单位,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或0.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液,或7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在上述用于喷施的药剂中,加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或云大120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加快晚稻康复,提高防治效果。始病期用药,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施药间隔期5~7天,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连续喷雾2~3次。施药后如遇雨,应及时补施。

 

    我们推荐:每亩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于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喷第二次药;或每亩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水60~75千克均匀喷雾,秧田在4~5叶期喷施1次,本田在发病初期及齐穗期各喷施1次;或每亩用20%噻森铜悬浮剂100~125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于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喷第二次药。

 

农药快讯, 2014 (21): 40; 37.
tag: 晚稻细菌性条斑病解决方案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456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