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14年第22期
  文章:67篇
第九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江山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作者:《农药快讯》《现代农药》编辑部 柏亚罗 更新时间:2014-11-20 点击量:6434

 

第九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会议现场

 

    2014年10月29日,第九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江山论坛在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酒店举行。多年来,“作物保护国际论坛”已被冠以“前沿”的光环;本届论坛上,业内9位资深专家从市场、管理、生产、加工、安全等不同视角成功打造并传承了会议“前沿”的特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光亮和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华分别主持上、下午的会议。

 

世界和中国农药市场悄然生变

   

    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晖先生首先作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过去10年全球农药工业的概况,展望了未来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领先农药公司的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中国农药市场的走势,分享了我国农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农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功不可没,同时,世界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也为农药市场的增长构筑了坚实的基础。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世界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从2002年的251.50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473.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5%。与此同时,种子/性状产品的发展势头毫不逊色,从2006年的215亿美元,直指2013年的约512亿美元,从而使2006—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2%。2012年是种子/性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其销售额实现了对农药的反超。

 

    新兴市场在世界农药工业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2007—2012年间,乌克兰是全球农药市场增幅最大的国家,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甚至高达40%。

 

    2012年,亚洲排在了世界农药市场的首位,其市场份额为26.4%,与欧洲市场旗鼓相当。在地区市场中,拉美市场的增长最快。

 

    过去的10多年里,除草剂的市场地位牢不可破,几乎一直以半壁江山自居。2012年,除草剂占据了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44.2%,而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拥有26.8%和26.2%的市场份额。

    全球农药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2012年,世界前3大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占全球农药市场(包括非作物用农药在内)的49.0%,前10大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为87.5%。巨大的研发投入是这些公司拥有绝对市场地位的基石。

 

    随着农药市场的发展,世界领先农药公司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从2002年的20.17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31.79亿美元。然而处于开发阶段的农药有效成分却从2000年的约70个,下降至2012年的约30个。成功上市1个新产品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2011年全球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23%左右。

 

    预计全球农药市场仍将增长,不过2012—201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收窄至2.30%。

 

    虽然世界领先农药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同,但研发费用都有从农药向生物技术转移的趋势。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其后这些公司用于种子/性状的研发费用超过了农药。有数据显示,上市1个新生物性状的费用要显著低于农药,且生物技术产品的回报率更高。这也是研发费用发生转移的原因所在,同时也直接导致了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快速增长。

 

    中国农药市场的增长举世瞩目。2004年,中国农药市值17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的6%;2012年超过了40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的9%;保守预计,2020年中国农药市场将达80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的11%。

 

    过去的8年里,我国农药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了15%;未来8年,其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

 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晖

   

    2013年国外农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3%,预计2018年将进一步扩大至39%。也就是说,未来的5年里,国外农药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更快。

 

    据杜经理介绍,影响中国农药市场的因素包括:土地流转,产业整合,新产品、新技术上市,生物技术,及互联网等。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植保市场,第二大种子市场,且都具有较高的增长率。中国农药市场未来的发展机遇很大,但风险同样存在。杜经理认为,中国农药公司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建立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积极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提高供应渠道的效率和质量,扩大渠道的覆盖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化工厂条件以满足环保要求,与跨国公司合作;另外,还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市场,合理移步于国内和海外市场。

 

开展农药再评价登记,建立常态化农药退出机制

 

    农药再评价登记是农药登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登记后管理的重要措施。农药再评价登记是指运用最新的科学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已批准登记并生产、使用的农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新评价,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各项安全标准的需要。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再评价登记处宗伏霖处长作了题为“我国农药再评价登记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再评价登记的工作背景,展示了再评价登记的总体思路目标,介绍了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再评价登记的工作重点。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通报有关部门并通知有关农药经营者停止销售,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农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召回产品。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禁用或者限制使用,并予以公布,同时撤销、变更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目前我国农药登记企业2,000多家,登记产品约3万个。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再评价登记处宗伏霖处长

 

    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制剂剂型相对集中。而且部分已登记产品还面临着:与农业生产需求不协调,正常使用存在较大使用风险,引发公众关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问题。通过再评价登记,探索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农药退出机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再评价登记处负责再评价登记各项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已启动了5种农药品种的再评价工作,分别为:2,4-滴丁酯、磷化铝、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和叶枯唑。正在开展氟苯虫酰胺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再评价研究。对氟苯虫酰胺的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在水稻田施药后,对大型溞的急性风险不可接受;高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风险不可接受。据宗处长介绍,今年12月将公布氟苯虫酰胺的风险评估结果,决定其能否在水稻上登记使用。

 

    总之,通过对已登记农药的再评价,建立科学的产品退出机制,优化农药产品整体结构,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农药品种有序的更新换代。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实现绿色农药生产

 

    “环保”是近年来农药界疯传的热词,从草甘膦(双甘膦)的环保核查到我国最严《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我国农药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头悬利剑”的危机。

 

    中国农业大学凌云教授出身于应用化学专业,在绿色新农药创制、有机合成方法研究及农药绿色新工艺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论坛中,他向与会者分享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诸多细节及经验,从农药现状及趋势、环境制约的农药工业和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等3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阐释。

 

    作为一个农药生产大国,它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斐然成绩得到了凌教授的充分肯定。他认为,我国的农药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新农药创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创制了3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农药出口结构得到了改善,出口产品趋于多样化,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像吡虫啉、溴氰菊酯等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药管理实现法制化和国际化。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凌云教授

 

    我国农药生产技术和能力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尤其是2013年,我国已有4家农药企业进入了全球20强榜单。

 

    然而,我国还不是一个农药强国。凌教授认为,要实现农药的强国梦,要从5个方面着手:优化布局,推动产业聚集,减少面源污染;大力加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培养主导品牌,规范市场秩序。他特别强调了创新的作用,唯有创新,才能走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凌教授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了解最新的、前沿的技术、方法和生产设备,用于我们“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生产的绿色、清洁、高效和节能。

 

    凌教授说,我们虽面临着“环境、体制、规模”等方面的挑战,但同时又迎来了“农药生产大国、配套性、人才、刚需”等机遇。他建议我们在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关注项目的创新性,了解产品的市场容量及成熟度,对比自身的特色和资源等。

 

    凌教授详细讲述了从小试、放大、中试到工业化的每一个环节。小试时,一定要考察路线的可行性、质量的可靠性、实验的可重复性以及反应的可监控性,同时还要做破坏性实验,掌握操作的弹性。放大时,一定要注意逐级放大,计算放大系数、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等,寻找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中试及工业化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工业原料、材质、设备、工业化过程问题等。

 

    凌教授最后还列举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关键中间体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ADMP)清洁工艺的案例,比较了新老两个工艺在“三废”上的巨大差距,开拓了我们实现清洁生产的思路。

 

拜耳作物解决方案

 

    提起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其作物解决方案。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植保也在向现代植保迈进。拜耳从过去关注单品到目前推行作物解决方案,引领了现代植保的新潮流。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新业务拓展总监魏雨钊女士在会上分享了拜耳作物解决方案的思路,介绍了中国农业的植保推广体系,回顾了拜耳作物解决方案的建立过程,并分享了两个成功案例。

 

    魏总监在报告中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国农业政策为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城市化和中产阶层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需要更多安全和高品质的食物;面对农产品供应的严峻挑战,当前迫切需要解决有限的耕地和水、劳动力减少及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农业的转型已成必然,各方联动以支持产业政策的实施。我国正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以扩大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政府实施补贴政策,以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发展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农场,提高粮食产量……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新业务拓展总监魏雨钊

 

    拜耳一贯践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出的新需求:更高产量、更好品质、方便、风险管理等,拜耳从种子和性状、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服务等4个方面提供帮助,提出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拜耳在2009—2014年通过收购以色列AgroGreen、美国AgraQuest、德国Prophyta Biologischer Pflanzenschutz GmbH和阿根廷Biagro等生物技术公司,积极弥补其在生物农药领域的短板,以进一步完善公司对关键作物的综合解决方案。

 

    魏总监认为,只有充分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的植保才可以称为“现代植保”。现代植保要求,提高防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实施绿色防控,保证质量安全;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率;实施减量施药,促进生态文明。拜耳顺应现代植保理念,拓展服务农业思路。公司不仅率先提出和推广作物综合解决方案,而且还提供整个价值链从种子到货架实现多赢的全程解决方案。

 

    “更多水稻”和“更多小麦”是拜耳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两大力作。拜耳通过稻麦联动,与农民一起收获丰收的喜悦。

 

    目前全国实施作物解决方案的公司屈指可数,但魏总监认为,作物解决方案并不神秘,关键要抓住两点: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作物解决方案旨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魏总监希望这样的方案能“百花齐放春满园”。

 

信息技术用于精准农业

 

    2013年10月,孟山都斥资9.3亿美元收购了美国Climate公司。如此巨额投资只为“天气”?难道天气要变了吗?世界农化行业又会开辟哪些新篇章?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舰搜集了大量资料,一探究竟。于是才有了杨总“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的报告。杨总的报告别开生面,是前沿中的前沿。因为跨国公司搞产品创新,地球人都知道;然而,跨国公司将信息技术用于精准农业,一半地球人也不一定知道。

  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舰

 

    精准农业是指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化学物质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精准农业首先要采集信息,通过一系列软件解码信息,以优化农业投入,从而指导农业田间实践活动,如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喷施等。其目标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效率)、保护环境。

 

    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气象信息预测,虫、草信息识别软件,精准喷施,灌溉,土壤,肥料,并进行信息管理。

 

    关于虫、草信息识别软件,孟山都显然走在了前列。公司推出了Genuity®平台,推出了智能手机版杂草识别应用程序,并在巴西推出了Roundup Ready Plus系统。另外,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推出了蚂蚁防控应用软件Maxforce。

 

    药剂的精准喷施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园艺发展公司(HDC)研究的“除草剂精准喷洒技术”即将商业化;陶氏益农推出了Enlist™Ahead应用程序;农药喷雾计算器/SprayCalc应用程序则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发。

 

    气象信息预测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孟山都最有体会,这也是他斥资收购Climate公司的原因所在。针对气象信息预测,Iteris公司推出了ClearPathAg云计算的高级系统;孟山都Climate公司推出了Climate Basic/Pro工具,通过运用该技术,农民每种植1英亩玉米就可以提高100多美元的收益。

 

    精准灌溉对缺水国家和地区尤为重要。Trimble公司在美国推出了TrimbleIrrigate-IQ精准灌溉解决方案;先正达也在美国推出了Water+TM智能灌溉平台,2014年的使用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载体,Trimble公司推出了Connected FarmTM新土壤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孟山都推出了FieldScripts新业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民推荐种子类型、种植的密度和间距。由此可窥见,这些公司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的原因所在。

 

    肥料是除农药外的又一关键农业投入品。Spectrum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了升级版Green Index+应用程序;H.J.Baker公司推出了强化微量营养素硫肥施肥APP;杜邦先锋推出了EncircaYield服务平台,该服务中的关键部分是氮的管理。

 

    围绕精准农业收集了大量信息后,需要进行信息管理,为此各大公司开辟了多样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杜邦先锋与美国爱科集团合作推出了无线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并与John Deere签署数据共享协议;先正达与英国电信公司合作促进全球业务增长;巴斯夫扩大全球农业互动服务领域,并将与JohnDeere合作开发精准农业工具;Raven提供电子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精准农业已发展到超级整合的大数据时代。跨国公司率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以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来销售他们的产品。杨总提请我们的农药企业,要关注IT技术,关注行业发展;并呼吁更多的企业投入到信息技术开发中来,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药制剂车间的高效智能化

 

    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订制产品,全球约70%的农药原药产自中国,足见我国农药原药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几十年来,我国制剂加工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剂的出口也超过了原药,但其显然没有获得与原药同样的认可度。一位业内专家曾有精辟言论:一个成功的农药,一半在于剂型。制剂强,农药才能强。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齐武主任曾长期从事农药剂型研究和工程开发,是集工程技术与配方研究于一身的综合人才,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资源,并善于传道。“农药制剂车间的高效智能化”是齐主任在本届论坛上与我们分享的报告。他分析了当前国内农药制剂加工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设高效智能化制剂车间的灼见。

 

    齐主任说,当前农药工业对制剂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农药制剂加工效率低、交叉污染风险大、制剂质量稳定性差。这其中包括外在原因,也有我们的内在因素。他认为,我们缺乏全面了解农药加工系统的经验,缺少对国外经验的深入了解,缺乏农药制剂加工工程与配方研究有机结合的综合人才,而且国内尚无一家权威机构能系统帮助解决农药加工工程问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齐武主任

 

    不过,内在原因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国农药企业登记产品多,但实际生产少,将加工车间视为万能车间。车间设计、工程设计与生产工艺无关,造成了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车间利用率“三低”局面;一套设备生产多种产品,导致交叉污染严重;加之选型不合理,使生产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齐主任指出,我国的农药制剂工程要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做到生产交叉污染容易解决,制剂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设备综合使用效率高,符合国家对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制剂产品生产工程符合国际要求。高效智能化的车间必须具备合理的加工工艺、优秀的产品配方、严格的NOEL(无可见影响剂量)管理制度、高效的农药加工方法等条件。

 

    齐主任提出,要实现农药制剂车间的高效智能化,必须从4个方面着手:总体规划制剂产品,科学管理加工工艺,严格管控交叉污染,优化生产效率。总之,要真正做到工程设计合理,工艺设计科学,设备选型适当。

 

    齐主任希望农药企业通过建设高效智能化的制剂加工车间,推动我国的制剂加工水平再上新台阶。

 

苯嘧磺草胺——防除阔叶杂草的新标杆

 

    巴斯夫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世界第三大农药公司,她对农药研发的投入堪称业界楷模。

 

    2013年,巴斯夫的农药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7%,农药EBIT(息税前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17%,在农药领域的研发投入占公司总研发费用的26%。这些鲜活的数据昭示了巴斯夫对农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显而易见巴斯夫所获得的丰厚回报。

 

    巴斯夫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吡唑醚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如氟唑菌酰胺)等重要杀菌剂系列中都有重磅品种把持,从而牢固确立了杀菌剂在巴斯夫的首席地位。然而排名第二的除草剂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品种,如苯嘧磺草胺,它被称为20多年来最成功的新除草剂。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研发高级经理陆悦健博士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研发高级经理陆悦健博士在“苯嘧磺草胺开发及其应用”的报告中,不仅对公司作了介绍,更试图通过对苯嘧磺草胺这一成功案例的释析来启迪我国的农药创制和开发工作。

 

    2013年,巴斯夫的全球销售额为739.73亿欧元,EBIT为72.73亿欧元;农药销售额为52.27亿欧元,EBIT为12.08亿欧元。2013年,巴斯夫总的研发支出为18.4亿欧元,其中,用于农业领域的研发支出占35%(农药占26%,生物技术占9%)。巴斯夫虽然研究转基因性状,但其开发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市场,而是转让给其他公司。

 

    陆博士在报告中阐明了杂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他说,当杂草长至15厘米时,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3欧元/公顷,杂草仍是农民的头号敌人。

 

    苯嘧磺草胺(saflufenacil,Kixor®)为巴斯夫研发的嘧啶二酮类阔叶杂草除草剂,具有叶面触杀和土壤残留活性,可在植物体内双向传导。该产品既可从木质部向上传导,又可从韧皮部向下传导,从而分布于整个植株。且对作物安全,轮作选择余地大。

 

    苯嘧磺草胺为全新的原卟啉原氧化酶(PPOs)抑制剂,它通过阻止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卟啉原Ⅳ向原卟啉Ⅳ的转化,破坏叶绿素的合成。

 

    陆博士还特别从微观角度剖析了苯嘧磺草胺分子结构中各基团对产品活性的影响。如分子中的杂环部分,具有酶抑制作用,这是其除草活性的根源;氮原子上的甲基和异丙基易在单子叶作物中快速代谢而脱离,从而保证了作物的安全性,但其在阔叶杂草中很少代谢……

 

    苯嘧磺草胺可用于包括谷物、玉米、棉花和水稻等在内的30多种作物上,防除100多种阔叶杂草。

 

    据陆博士介绍,2013年,我国非选择性除草剂市场达42.24亿元人民币,草甘膦和百草枯分别占有81%和19%的市场份额。1995年以来,全球草甘膦抗性杂草急剧增加。目前已经确认的抗性杂草有24种,其中,在中国发现了抗草甘膦小飞蓬和牛筋草。巴斯夫希望,苯嘧磺草胺能在防除抗草甘膦杂草方面担纲重要角色。

 

    2009年,苯嘧磺草胺首先在美国登记,2010年上市。2010年,苯嘧磺草胺还在中国登记和上市,用于柑橘园和非耕地,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的商品名为巴佰金®。诺普信负责巴佰金®在中国市场的总经销。

 

    苯嘧磺草胺现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登记和上市。据巴斯夫预测,苯嘧磺草胺可实现3亿欧元的年峰值销售额。它是防除阔叶杂草的全新标杆,是世界上又一个杰出的选择性除草剂。

 

现代农业呼唤现代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何雄奎教授作了题为“高效安全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报告。他肯定了过去10年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分析了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照发达国家先进的发展技术,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何雄奎教授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植保,现代植保需要高效药械。何教授形象地把农药比作子弹,将药械比作枪支,只有好的药械才能更好地发挥药剂的作用。他说,现代植保提出了“精、准、快、高效”的新要求。虽然我国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总体仍较落后,农药利用率低;植保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何教授指出,这种现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现代植保的新形势,容易造成药害、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人员中毒等,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非常不匹配。

 

    相比而言,国外的植保机械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了专业化、法律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何教授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他们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希望能借此打开我国发展现代植保的新思路,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高效、安全用药,防飘移,精准、智能施药等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低空低量航空施药装备与技术在我国发展迅猛。何教授提出,我们仍要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适合农民操作的、可避免重喷漏喷的操控系统,研制出既能防飘移又能防蒸发的、适合低空低量航空喷雾的专用喷雾制剂或助剂等。

 

    何教授的报告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外前沿的植保装备,它们在冲击我们眼球的同时,更刺激了我们的大脑皮层,现代植保离我们还有多远?

 

副产工业盐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展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ainbow)是一家年轻且极具成长性的公司。2000年成立的润丰,经过短短1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备受业界关注的国际型公司。2013年,润丰以27.72亿元的销售额跃居“2014年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榜单”的第8位,并居“2013年度中国农药出口额30强”第4位。如果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润丰显然已经成为中国植保产品出口服务第一商。

 

    润丰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驻外机构,建有25个全资子公司,其精心打造的“快速市场准入平台”已在世界上37个国家运行。这一平台由五大支柱支撑:全球登记、市场调研、资金支持、产品研发和优势产品。润丰以该平台为基础,发展市场合作伙伴,实现公司与合作方的共赢;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市场驱动的创新来为该平台和市场合作伙伴提升市场价值。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清

 

    润丰的登记堪称神速。目前已在全球登记了1,300多个产品,提交了3,500多个登记申请,并准备登记更多的新产品。润丰每年登记95个产品,远远高于全球登记高产公司纽发姆的37个。

润丰始终贯彻创新的理念,拥有精良的研发团队,其技术创新优势突出,目前已获得了6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关于“嗜盐菌”的专利也是润丰副总经理李志清在“副产工业盐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展汇报”报告中的内容之一。

 

    据李总介绍,润丰生产的3个常规产品:草甘膦、莠去津和2,4-D,都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这些废水通过过去的稀释生化法已难以达到现行严厉的环保要求,同时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稀释水,环保成本很高。

 

    2009年,润丰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进行嗜盐菌生化处理的研究。经过近5年的研究表明,2,4-D及三嗪类除草剂的嗜盐菌,以活性炭为菌种载体,并结合一定的生化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处理2,4-D及三嗪类除草剂的高盐废水。“嗜盐菌处理2,4-D高盐含酚废水的技术及应用”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然而,经嗜盐菌降解处理的高盐废水无法达到直排的要求,加之排水对盐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限制了这项技术的继续使用。于是,公司引进了三效蒸发装置、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MVR)。

 

    高盐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蒸发设备,馏分可进污水站生化处理,浓液经套用提浓后焚烧处理,另外,还产出了大量的副产工业盐。

 

    副产工业盐的行业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主要用于融雪剂、水泥助磨剂、印染助剂、纯碱及氯碱等工业用途。润丰对副产工业盐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将来可能用于离子膜碱的生产,因为科研人员已经打通了整个流程。

 

    “第九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是一场年度盛宴,它为与会者提供了全套、全面的营养,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准方向,正确决策,更好、更快地发展。

农药快讯, 2014 (22): 7-12.
tag: 第九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江山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458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