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中后期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虫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04-23
点击量:1417
4月上旬,我省大面积油菜进入盛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综合相关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油菜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生产上应全面开展防治。
趋势分析 预计今年我省油菜菌核病偏轻至中等发生,沿江、苏南局部地区发生偏重,叶片发病盛期在4月中下旬,茎秆发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预计蚜虫将偏重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预报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病虫基数。据部分区域站3月24~26日调查,菌核病病情大多轻于去年同期,尚未查见侵茎危害;子囊盘已陆续进入萌发期,发育进度与油菜生育期同步推迟,有利于病菌侵染。大部分地区有蚜株率在15%~50%,高邮达82%,大多低于严重发生的去年同期;百株蚜量在80~800头,高邮达8,600头,大部地区略低于去年同期,个别地区高于去年。二是品种抗性。我省油菜主栽品种对菌核病抗性不强,加上2月份以来油菜主产区受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冻害普遍、渍害重、长势偏弱,植株抗病虫能力降低。三是天气条件。3月底4月初我省有一次降雨伴随降温过程,既加重田间渍害,降低油菜抗逆性,也与部分生育期较早的油菜开花始盛期吻合,有利于菌核病菌侵染;4月份温度回升迅速,有利于蚜虫繁殖危害。
防治意见 今年油菜不同品种间开花期差异大,生产上要进行分类防治。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的策略开展药剂防治。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清除基部老叶、病叶和带虫叶,减少病虫发生基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渍害。化学防治的适期是油菜盛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一次枝梗开花株率达50%左右),错过防治适期用药影响防效;菌核病或蚜虫发生重的地区,第一次防治结束后5~7天再复查补治。防治菌核病,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克,沿江等菌核病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药性的地区,要停用多菌灵。防治蚜虫,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克,或3%啶虫脒乳油50毫升。要求用足药量和水量,手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每亩用水量20~25公斤,施药时叶片正反面、全株都要喷到,尤其要喷到植株中下部,确保防治效果。
(江苏省植保站)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