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12年第01期
  文章:59篇
2011年杀菌剂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作者:张为农 更新时间:2012-01-04 点击量:1547
    2011年以来,杀菌剂市场成了整个农药市场的最大亮点,其产品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增幅都在2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农药市场对杀菌剂的旺盛需求。
一、杀菌剂需求上升,产销势头强劲
    杀菌剂需求上升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近年来各地蔬菜、水果面积扩大,国家又率先在大中城市成立了蔬菜基地、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北方反季节蔬菜基地和各种园艺产品标准园,这些蔬菜和园艺作物由于病害发生种类多,对杀菌剂需求量大,一般是大宗作物的好几倍;二是大宗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近两年种植的品种中由于抗病性较差,病害发生加重;三是水果、蔬菜保鲜贮存、工业防蛀防霉对杀菌剂的需求增加。
    纵贯全国,在水稻杀菌剂市场上,防治水稻病害用药投入较大,主要针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后期稻瘟病发生也较严重;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蔬菜及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受气候影响也加重发生,其主导产品丙环唑及复配剂、三唑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霜脲·锰锌等都占到杀菌剂销售额的5%以上。2011年领跑市场的是几家国产中高端农药厂家的产品,如江苏辉丰的咪鲜胺、江苏丰登的三环唑、延边春雷的春雷霉素、河北冠龙农化的福美系列产品和浙江威尔达的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在所有杀菌剂类别中,三唑类杀菌剂国内消费量和市场价值大幅增长,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粮食作物的应用比例提高,二是在经济作物上的防治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三唑类产能已达5万吨/年,原药总产量已超过2万吨,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国内消费量已超过1万吨,占国内杀菌剂总消费量约15%。三唑酮、三环唑、戊唑醇和丙环唑是国内消费量最大的三唑类杀菌剂,原药总消费量占三唑类杀菌剂80%以上。在杀菌剂需求上升的同时,价格也有所上涨,如三唑酮原药从5.3万元/吨上涨至5.8万元/吨、戊唑醇原药从7.5万元/吨上涨至8.5万元/吨,多菌灵原药从3.1万元/吨上涨至3.4万元/吨。大宗杀菌剂产品价格平均涨幅在20%~35%。红太阳集团营销部人士表示,2011年小麦病害暴发率比往年高一些,开春后公司上涨了杀菌剂的价格,但销量未减反增。深圳易普乐的百菌清、福美双、甲霜灵提价后销路也未受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各省及各大杀菌剂生产企业2011年产量均大于2010年。山东省2011年生产优质杀菌剂3,242.78吨,同比增长12%。江苏省22家企业2011年1~9月共生产化学农药252,278吨,其中,杀菌剂44,794吨,比上年同期的36,028吨增长24.3%。杀菌剂中代森锰锌生产8,193吨,比上年同期的7,857吨增长4.3%,戊唑醇生产3,301吨,是上年同期的1,579吨的2.1倍,多菌灵生产12,096吨,比上年同期的7,835吨增长54.4%,百菌清生产5,906吨,比上年同期的6,369吨减少7.3%,甲基硫菌灵生产3,574吨,比上年同期的2,764吨增长29.3%,三唑酮生产1,495吨,比上年同期的1,237吨增加20.9%。据统计,全国杀菌剂总产量的60%用于出口。2011年杀菌剂出口形势也好于往年,出口到欧洲的数量增多。欧洲和南美以及东南亚杀菌剂公司对中国产质优价廉的杀菌剂产品有着强烈的采购需求,同时这些企业也期望找到中方合作伙伴,试图打开中国市场。山东省2011年杀菌剂出口1,505.4吨,占出口量的3.08%,同比增长53.92%。有杀菌剂基地之称的江苏七洲绿色化工有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2011年生产三唑酮、多效唑、烯效唑、戊唑醇总量近1万吨,其中60%的产量出口,企业利润和税金都有所上升。
二、新产品不断涌现,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杀菌剂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老产品不断被新产品取代。除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研发的创制品种氟吗啉、烯肟菌酯、啶菌噁唑、烯肟菌胺等,企业也不甘落后,浙江龙湾化工开发了蔬菜用杀菌剂噻菌铜(龙克菌)、佛山市盈辉作物开发了防治稻瘟病的敌瘟磷等,都受到市场的青睐。杀菌剂混剂出现新的配比,在药效和防治作物方面比单剂有明显的优势,很受农民的欢迎。农民对高效、低毒、无公害杀菌剂新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水稻大市场,防治纹枯病的传统大吨位生物杀菌剂井冈霉素使用量已逐步下降,己唑醇、戊唑醇、多抗霉素等新型产品的不断涌现,抢占了井冈霉素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在防治稻瘟病时,除一些常规品种稻瘟净、异稻瘟净、稻瘟灵等以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高效药剂,如乙蒜素、醚菌酯、四霉素和咪鲜胺等。咪鲜胺被稻农称为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特效药。江苏辉丰是我国咪鲜胺产量最大的企业,面对逐年增长的需求量,该企业2011年计划生产原药3,000吨左右,并相继开发出了适合市场需求的咪鲜胺铜盐、咪鲜胺锌盐等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药及制剂衍生产品。江苏辉丰形成规模化生产后,生产成本降低了,原药销售价格在同行业中也是最低的。马铃薯是黑龙江省的主打作物之一,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时常重发,用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杀菌剂氟吗啉和代森锰锌复配成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显著。香蕉叶斑病是香蕉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有难防、难治的特点。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与代森锰锌复配的腈菌·锰锌是新型优良的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优异,受蕉农青睐。
    由于新产品推广费用庞大,价格一般比传统产品高10%左右。安徽定远县炉桥镇前进农资店韦老板告诉记者,由于新型杀菌剂产品防治效果一般好于常规农药,虽然其投入较高,但农村种植大户使用新型产品的比重在增加。同时,随着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且由于经济作物的高价值,决定了农民愿意进行高投入,以确保增收。
三、国内品种产能过剩,国外品种强势增长
    我国杀菌剂市场与杀虫剂、除草剂市场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一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二是库存量大,产量仍在逐年增加;三是国外专利品种的抢滩,使国产大宗品种市场低迷。
    2011年我国杀菌剂热点品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均呈现产能过剩趋势。戊唑醇是一种可防治多种作物真菌病害的优秀杀菌剂,年使用量增长速度为40%~50%,吸引大量企业投资上马,原药生产企业总数已达45家,即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在我国的原药总产量已达2.8万多吨,而国内使用量仅3千~4千吨,产量严重供大于求使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2011年上半年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停产,出口面临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陶氏益农的“大生”和印度同类产品的挑战,使代森锰锌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下挫。甲霜灵产能在3,200吨左右,而国内使用量仅1千吨左右,产能的释放全靠外销,年出口量大约在1,800吨左右,但企业间出口争夺激烈,价格一路下滑。多菌灵也存在盲目生产以致恶性竞争的状况,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上半年80%多菌灵曾出现价格从39,000元/吨跌至30,000元/吨的惨状。防治稻瘟病的特效杀菌剂三环唑在大面积生产上已使用多年,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产能已呈现过剩态势。经长期大量使用后是否产生抗药性,将直接影响到该药剂的应用前景和施用策略,值得生产企业和植保界人士关注。
    跨国公司继高端杀虫剂、除草剂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后,近期加大了对杀菌剂的投放力度,在水稻和小麦病害防治中,国外杀菌剂的份额已经占25%~30%,而且趋势不断在加强,这将导致国内外产品竞争更趋激烈。
    跨国公司在我国杀菌剂市场有如下特点:一是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发新的产品,致力于提供病害整体解决方案。如美国陶氏益农针对近年来山东、河南、河北经常暴发的小麦锈病、玉米大斑病和花生青枯病、根腐病引发的死苗现象推出了杀菌剂大生(代森锰锌),优异的防治效果很快受到市场追捧。又如瑞士先正达推出杀菌剂苯甲·丙环唑(爱苗),与杀虫剂噻虫嗪、顶峰(吡蚜酮)、福戈等组成产品组合,能有效控制水稻田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保产效果明显。再如德国巴斯夫为解决我国水果、蔬菜上防病难题,推出商品名为百泰、凯润、翠泽、欧宝、成标、翠贝、阿克白等系列杀菌剂投放市场,很受农民欢迎。另外,拜耳科学的蔬菜杀菌剂银法利、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的水稻、小麦、果树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澳大利亚纽发姆的水稻、小麦、水果、蔬菜系列杀菌剂冠菌清、铜高尚、稻瘟灵、澳丹、冠菌乐等都在中国市场升温。二是进口杀菌剂和国产杀菌剂的价格呈现迥然不同的走势。2011年国外品牌杀菌剂产品价格平均提高20%左右,国内大宗杀菌剂产品价格大多在成本上下,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等每吨涨5~8千元,是因基础化工原料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综合治理费用的增加三因素的推动。国外杀菌剂产品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专利产品,并且市场推广力度和渠道维护能力很强,其杀菌剂产品的价格维持在高价位,波动很小。但是国内17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菌剂产品,产业化的很少,而仿制产品存在盲目生产以致恶性竞争的状况,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如己唑醇原药1季度时价格为13万元/吨,至3季度由于产量上升、使用量下降很快跌至12万元/吨。而以瑞士先正达的爱苗为代表的中高端杀菌剂产品的价格则比较稳定,市场销量也攀升20%以上。三是跨国公司在经营上也冲击着国内原有的经营模式。外企注重加大营销力度,通过技术培训、控制物流、给经销商高额回报等方式来稳定占领市场,造成国外杀菌剂开始在国内飞速扩张。     (张为农)
 
tag: |2011年杀菌剂|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5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