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山西省玉米红蜘蛛、玉米蓟马、双斑萤叶甲在局部地区虫口数量上升明显,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等病害已在中北部秋粮主产区出现中心病株,大秋作物中后期病虫防控形势严峻。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大秋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期制定了《2015年大秋作物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方案》,以指导基层开展防控工作。
一、指导思想与防控策略
(一)指导思想。深入践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属地责任,突出专业化统防统治,针对玉米、马铃薯等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发区域,细化工作措施,努力控制大秋作物后期病虫的发生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注重关键防治技术集成配套,协调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充分发挥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作用,采取综合防治与应急防治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的措施,严防突发、暴发病虫大面积发生危害。
二、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0%。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处置率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中北部春播玉米、马铃薯种植区重点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顶腐病、纹枯病、粘虫、玉米红蜘蛛、玉米双斑萤叶甲、玉米螟等;南部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矮花叶病、茎腐病、玉米蓟马、玉米红蜘蛛、三代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粘虫:针对粘虫繁殖速度快、3龄后食量暴增、抗药性增强、短期内暴发成灾等特点,应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关键防治时期,集中连片统防统治重发生区,隔离防治局部高密度区,控制重发生田害虫转移为害。密切监视一般发生区,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挑治。
具体防控技术:当玉米田百株虫量达2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20%灭幼脲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氰·辛乳油、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可采用毒土或毒沙灌心的方法进行防治。注意: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并注意查残扫残。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对侵入玉米雌穗的粘虫可采用涂抹内吸剂药液的方法防治。施药机械可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
2 玉米红蜘蛛:百株螨量不足万头的轻发田块,要及时铲除田间地头杂草,并将底部有虫叶片剪掉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重发区要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四螨嗪、三唑锡等杀螨剂,用机动喷雾器进行防治。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挥农用飞机、“加农炮”、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烟雾机的作用,组织专业防治队,迅速开展防治。对部分由于玉米植株密度高、田间郁闭,防控器械难以进地操作的田块,要采取间隔12米割2行玉米的办法,确保药液在植株上下部叶片、叶片的正面背面喷洒周到。另外重发区要在田块内部防控的同时,进行外围封锁,防止中心区虫源扩散,且防治后要及时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旱抗虫能力。注意:防治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烟雾机要在早晚气压低时,进行喷烟防治。
3 双斑萤叶甲:发生田块应及时喷药防治,重点喷施地边杂草及边行植株,药剂可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亩与内吸性杀虫剂48%毒死蜱30毫升/亩混合1,000倍液全田喷雾,同时可兼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4 玉米螟:在玉米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量1~2公斤,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在雄穗打苞期,每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沾滴花丝,防治二、三代玉米螟。
5 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6 玉米大斑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40%氟硅唑乳油、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为提高防效,药液中可加入芸苔素内酯或1%~3%的尿素。
7 玉米矮花叶病:在防治蚜虫的前提下,可用0.5%香菇多糖水剂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喷雾防治。
8 马铃薯晚疫病:首先要加强田间调查,当发现有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施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10天再喷1次,阻止病害扩展。常年发生较重的区域感病品种田雨后及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全络合态)、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当病害在田间开始蔓延时,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用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或5%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常规喷雾,隔7~10天1次,连喷2~3次,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每亩用量75 mL,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视发病程度隔3~5天再喷一次(发病较轻田隔5天,发病较重田隔3天)。要求喷雾均匀,上下打透。若喷药后6小时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9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成虫产卵期及时摘除卵块。抓住二龄幼虫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5%氰戊·辛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37%高氯·马乳油等喷雾防治。注意:二十八星瓢虫成虫白天活跃飞翔能力强,最好在早晨或下午施药,药液应尽量喷在叶背上,在防治上要采取统防统治。
农药快讯, 2015 (17):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