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 更新时间:2016-03-04 点击量:1938

  早稻旱育秧有利于培育出早生快发暴发力强的早稻秧苗,与水育秧相比具有许多抗病增产的效果,但是旱育秧苗床和营养土持水量小,水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如果培管不当,容易引起死苗,如肥害死苗、缺水死苗、病害死苗、青枯死苗等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加以预防。

 

  肥害死苗  旱地育秧一般持水量远小于水田,易造成肥害死苗,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因有机物质在腐熟过程中发酵发热,产生有毒物质及局部有较高浓度的氨,造成死苗。二是肥料与床土没有均匀融合,秧苗一叶一心后,秧根下扎触及肥团、肥塘造成肥液反渗透,导致地上部生理失水死苗。三是化肥施用过晚,氨态氮未能转化为硝态氮所供秧根吸收,氨态氮不能在旱秧根系中积累,这样易引起氨中毒烧苗。四是出苗后根际追施尿素后,未及时浇透水,或追肥量过大,肥液浓度过大而引起死苗。因此,一定要提高苗床的质量,施入充分腐熟的肥料,并与土壤翻拌融合。化肥在播种前20天施下,出苗后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追尿素,但可多次进行叶面追肥。

 

  缺水死苗  早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旱育秧用薄膜覆盖又易造成表土层水分不足,而幼苗根少且短,难以吸收表土层以下的水分,很易引起缺水死苗。因此,早稻旱育秧3叶期前一定要每隔5~6天充分浇足1次水,以保证苗床水分的充足供给。另外,在旱育秧中,如果在3月底或4月初出现暴晴天气,苗床中央易出现温度高于40℃而造成死苗。这是因为在此高温天气条件下,容易使苗床的营养土层发白脱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淋水抗旱保湿,否则会出现苗床内的高温干旱引发的大量死苗。

 

  病害死苗  引起旱育秧苗床死苗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绵腐病及低温引起的缺素死苗。特别是立枯病如不注意,有引起大量死苗的危险。因此,播种前一定要用800倍敌克松药液对床土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前床土要充分用水浇透。持续低温期间如普遍出现黄叶,可施用0.2%硫酸亚铁溶液补充铁素。碱性土壤一定要认真调酸,不要施用火土灰或盐分含量高的砖灰,这样容易造成旱育秧秧床的酸碱度失调。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可使幼芽或幼根变褐、扭曲、腐烂;2、3叶期病苗根暗白,出现断续黄褐色坏死,茎基部变褐、软化腐烂,叶尖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黄褐枯死,或全株迅速青枯。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霉状物;常成簇、成块发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一般分青枯、黄枯两种类型。在秧苗2叶期,要经常检查叶尖有无吐水现象,若发现叶尖上无顶露水时,是立枯病发生的先兆,应立即用敌克松防治。每亩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配药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水稀释,使药剂充分溶解,并注意使用敌克松时不与碱性农药混用。恶苗病以种子带菌传染为主,在浸种催芽过程中病菌扩散侵染,大大增强了在苗床的发病率。防治该病除用旱秧绿4号拌种外,用901、施保克、强氯精等浸种,对防治恶苗病菌在苗床传播的效果也很好。

 

  青枯死苗  又叫生理性立枯病,是早稻旱育秧苗床中常会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因不良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要,使叶片严重失水。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水稻秧苗3叶期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萎蔫,心叶卷成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枯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起,在苗床上成片或成整床发病,危害严重。膜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苗,特别是在骤晴后因土壤温度低和根系受伤后吸水不足,气温急骤上升造成秧苗大量蒸腾失水,而大量出现生理性青枯死苗。因此,在旱育秧苗时遇到暴晴天气,一定要注意揭膜放风降温,注意浇水保湿。暴晴时注意及时用一些稻草盖膜遮荫降温。先炼苗后才能揭膜,否则突然揭膜时会造成大量的青枯性死苗,更值得引起注意。

 

农药快讯, 2016 (4): 60-61.

tag: 早稻旱育秧  肥害死苗  缺水死苗  病害死苗  青枯死苗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668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