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在“十三·五”框架下,中国和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您觉得哪些合作发展内容更重要,中国对哪些领域更感兴趣?谢谢!
韩长赋:谢谢,你的中文讲得很棒。中俄是友好合作的伙伴国家,而且我们是邻居,农业合作是两国双边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国的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支持这方面的合作。现在我们的合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双方应该加大农业合作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热情,因为农业合作是互利双赢的,会给两国的农民以及两国的消费者带来好处。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双向农业投资,支持两国的企业到对方投资发展农业。从中国来讲,我们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企业,到俄罗斯特别是到远东地区投资农业,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方面是继续扩大贸易,因为我们有些农产品可以互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向俄罗斯出口,我们也欢迎俄罗斯优质农产品到中国的市场来丰富中国人的餐桌。第三方面是加强科技合作,因为俄罗斯在农业科技方面研究的实力也很强,中国农业科技水平、队伍、条件近年来应该说有很大的突破,两国可以在农业科技方面加强合作,包括开展联合研究,开展成果技术的转让,包括相互培养人才。我想,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合作。总之,只要是对两国农业发展有利,对两国老百姓有利,这些合作我们都愿意。谢谢!
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我的问题是,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请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什么?下一步农业部会推行什么样的措施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谢谢!
韩长赋:谢谢,你这个问题确实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一般人想到供给侧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更容易想到工业方面要调整,实际上农业的供给侧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大家都知道,现在农业连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来讲,我们供给的能力和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当然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的突出问题也是在结构方面,我们有的农产品多了,比如玉米,年度性、阶段性供大于求了,有的品种缺,比如大豆。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应该说“大路货”还是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还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农业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个是使我们的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也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第二是通过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我们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第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扬长补短,一方面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使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得到改善。从这三方面来讲,我们都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这方面的原则、方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这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有深刻的阐述。我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重点抓三件事,或者在产品结构上重点抓三件事。第一件事,调减玉米。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们现在小麦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点。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甚至有些地方要开展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们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我们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们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全国人均2.6公斤油,现在人均20多公斤了。我们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具体讲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有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第三,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关心,近年来我国的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从2000年的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30公斤,就这么十几年的时间;质量也在明显提升,90%以上是机械化挤奶了,基本上没有“挤奶姑娘”了。婴幼儿奶粉奶源都是机械化挤奶,然后封闭的冷链运输,保证质量,保证安全。各项营养指标、奶牛品种、饲草的质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们奶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也都符合国家的标准,有的是和世界标准接轨。
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奶业曾经出现过问题,而且偶尔在局部地区还出一点负面信息,所以市场对国产牛奶缺乏信心。当然我们的情况在变化,但是大家还是缺乏信心,媒体也有报道,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你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所以我们一定要振奋,要奋起直追,要提升我们奶业的品质,要唱响我们的品牌,要提高我们的质量,要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我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几个方面要下大功夫。总而言之,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们农业的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使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两端,使我们的农民和市民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好处。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我们知道,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种植问题备受关注,昨天中农办陈锡文先生坦言,在我国局部地区确实出现了未经国家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流向了一些农地和市场。我想问一下,具体集中在哪些地区还有哪些农作物?您如何评估当前转基因农作物非法种植的现状?这肯定暴露了我国在监管方面有一些问题,农业部门将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韩长赋:转基因问题,每次记者会都有人提问,我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我想说,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也是一项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这个高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国家在2008年就批准设立了转基因重大专项。关于转基因,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方针和农业部在具体做这项工作中的方针都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概括说就是三句话:一是研究上要大胆,要坚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广上要慎重,要坚持确保安全。三是管理上要严格,要坚持依法监管。方才你提的问题实际上是监管的问题。
转基因个别品种确实在个别地方有非法种植的情况,但是你刚才问,我们有没有评估?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检查,我们的评估是,非法违规的种植是个别的、是可控的。关于这方面的监管,农业部以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是高度重视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在重要的环节,关键的时间,包括严把研发试验关,包括品种审定关、生产流通关,也包括你刚才提到的这种非法种植现象的监管,严格执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通过这几年来的监管,有效遏制了转基因作物的违规扩散,包括你说的种植问题。
对于最近个别地区查处的个案,我们和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对有关媒体包括有关人士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只要有问题线索我们马上就调查,如果问题属实,就马上处理。从查处的情况看,比如说个别地方的转基因玉米,被检测出来的转化体也是获得了国内外的安全证书的,并且在国外广泛种植的,就是说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但是,为什么还要查处呢?首先,因为它违反了我国的《种子法》。《种子法》规定,所有的种子向农民销售,要到田里去种,都要经过审定,不可以私自滥种,也不可以私自滥制种和滥卖品种。第二,违反了《专利法》,你种别人的转基因品种,人家还没有允许种,你不是侵犯了人家的专利吗?还有一条是违反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是国务院制定的,这个条例对转基因种子,从研发到试验、到制种、到种植,有一套管理规则。所以,不是因为他种植的这个品种不安全,而是因为他违反了“两法一条例”,所以我们要严肃处理。概括来说是两句话:一个是个别地区、个别品种、极少数的个人和主体有这种行为,没有发生大面积滥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可控的。第二个,我们依法管理,只要发现他是违法违规种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我们也欢迎媒体,也包括社会有关人士向我们反映,你们提供线索,我们一定会给你们交待。谢谢!
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我们知道,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有两部法律,一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部是《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今年正好是颁布实施十周年,我们知道《食品安全法》去年在实施五年以后进行了修订,请问韩部长,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是否有修订调整的工作安排?包括去年有关于豆芽菜的争议就涉及到了它是食品还是农产品。谢谢韩部长!
韩长赋:你提的两部法律,都是很重要的法律,因为它们和社会公众、千家万户都有直接的关系。《食品安全法》已经进行修订,重新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2006年颁布实施的,也十年了,所以无论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角度看,还是和《食品安全法》的衔接来看,都需要尽快修订,所以农业部已经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这个法很多条文还是实用的,修订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贯彻产管并举的原则,能够促进两手抓、两手硬。二是要注意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衔接,能够两法并行、相互补充,同时各有侧重。各有侧重我也讲一下,因为《食品安全法》覆盖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更多的是讲农产品和生产环境,有所侧重,当然也不能截然分开。现在从部门分工和执法分工上,简单地说,农产品在进市场、进工厂之前都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的,进了市场、进了工厂以后就由其他部门负责监管,因为我们是分段管理的。第三个是推进全程监管,从农产品来说,产地环境要管,还有投入品,比如化肥、农药,还有生产过程的控制,比如我前面讲的标准化,另外是产地的检验检测,产地准出制度,现在海南的蔬菜出岛都要检验的。还有,前面我讲了,产地追溯,包括产地证明,建立全程监管体系。第四,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从严惩处违法违规的行为,你不能赚黑心钱坑老百姓,我们对不讲良心的生产主体要严格惩处。总的来说,一个是修好这部法律,另外和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使农产品的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谢谢!
美中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中美粮食贸易的问题。刚才您谈到粮食进口这一块,请问我们所进口的美国大豆每年的总量是多少?其中有关转基因的占多大的份额?另外,你刚才谈到土地、高毒农药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进行过调查,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因为高毒农药使用基本上在大豆、蔬菜方面,它与南方的轮作、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耕作有很大的关系,抗虫、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请问韩部长,我们如何在根本上使南方的土地从技术方面能够扭转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
韩长赋:你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我先回答关于土壤的问题,然后请我们新闻发言人回答美国大豆进口的问题。土地是庄稼之母,地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土地是农业上重要的要素。我们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是两条,第一条是严格地保护数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第二条是不断地提升耕地质量。确实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南方有,北方有些地区也有。由于耕地连年种植,特别是南方,有的一年种两季,个别地方种三季,两季半的也有,比如水稻收了之后再来半季的再生稻。我们中国人口众多,用有限的这点耕地养活了十几亿的中国人,我们的民族了不起,我们的土地贡献很大。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见到我,他说感谢中国的努力,解决了他五分之一的任务。如果中国不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你想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天到晚就得忙活这边的事儿了。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
现在,在我们的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有能力、有这个机会更多地关注土地问题。怎么办呢?我想,通过科技的措施,通过改善投入品的措施,通过调结构的措施,来缓解土地生产承载的压力。另外,要进行治理,要进行土地质量下降或者土地污染的治理。但是,我也谈一下,我们通过点位调查,土地重度污染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但我们也要很好地治理。关于南方的一些地方,菜田也好,甚至稻田,包括湖南局部地区的大米镉超标的问题,我们都在治理。具体的办法:一个是控制我们的投入品。二是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农业部、财政部和湖南省政府都在共同采取措施。三是进行耕地的轮作和休耕,来缓解土地的压力。最近环保部、农业部和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正在制定土壤保护和治理的具体措施,我们叫“土十条”,就是想把土壤更好地保护和治理。下面请叶贞琴先生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
叶贞琴:农业是中美之间最早开展合作的领域,中美农业的合作这些年来呈现非常良好的态势,包括双向的投资和双向的贸易,以及科技方面的合作。双向投资这些年发展很快,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超过百亿美元,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贸易多个方面,特别是农产品贸易高速增长。有一个数字,近十年来,两国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15%。2014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达到288亿美元,是2001年的10倍,特别是一些大宗农产品,我们国家也是美国非常重要的销售地。中国进口的玉米、小麦主要来自于美国,刚才你讲的大豆,美国25%的大豆是销往中国的。因此,我们两国之间农业的合作、贸易的合作,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当然,中国也有很多农产品出口到美国去,互相之间配合得很好。
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两国农业部长共同续签了《中美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充分显示了两国政府对中美农业合作的重视和继续加强合作的良好愿望。我们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的合作是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希望我们的合作更加顺利。
韩长赋:我补充两句。你方才说的大豆,我们国家去年进口了8,100多万吨大豆,第一数量多的是巴西,第二数量多的是美国。刚才新闻发言人讲了,从美国进口大豆,应该说大多数是转基因大豆,包括从巴西进口的大豆也是转基因大豆。我们国家去年进口的8,000多万吨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包括从美国进口的,都是在他们国内进行过安全评价的,而且又经过我们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评价,也是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一些国家也在种植。你关心的这些情况,我也补充说明一下。
香港中评社记者:我们非常关心台湾的问题,我们知道近年来在大陆出现了很多台湾农业创业园,请问部长,在下一步,未来两岸之间在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上会有哪些具体的合作?另外,我们现在中国大陆这边一直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您觉得台湾的农业观光休闲产业有哪些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到大陆这边来?
韩长赋:谢谢你提的关注两岸关系的问题。关于两岸关系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讲话中有非常深刻的、全面的阐述。你提到的关于两岸农业贸易关系问题、合作关系问题,我想请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回答。
叶贞琴:两岸的农业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起步最早、基础最好、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也是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这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两岸农业交流的合作顺应时代的潮流,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期待。近30年来,两岸人员的交流、农业人员的交流在不断增长,科技的交流在不断深化,农产品的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台商投资大陆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台创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可以这么讲,两岸农业的合作发展为两岸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牢牢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推动两岸农业、渔业方面的合作,我们想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台湾同胞能够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同推动两岸农业的合作。刚才你讲的台创园,就是台湾的农民和企业到大陆来投资,办一些高科技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应该说台湾在一些品种、技术乃至营销方面都很有一些优势,到大陆来,特别是在福建等地开展台创园的建设,给当地农民也带来了技术上的示范和营销理念的示范,同时也给台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将来两岸的农业合作前景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不仅是农产品贸易,还有科技交流,包括你讲的两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想,只要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保持这种两岸合作交流的态势,两岸农业的合作将惠及更多的两岸基层民众。谢谢!
主持人:谢谢韩部长,谢谢叶主任,谢谢各位记者的配合,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再见。 (全文续完)
农药快讯, 2016 (7):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