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郑庆伟 更新时间:2016-07-18 点击量:2993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香蕉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维管束萎蔫类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香蕉园中均有发生,以往零星发生,但近年有加重扩大趋势,局部地区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威胁着香蕉产业的主要病害,有的蕉园甚至遭受毁灭性破坏。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在蕉园传播迅速,轻时感病植株叶片变黄下垂,果实难着色,重时仅剩顶部叶片,影响香蕉的正常生长,造成毁灭性损失。受害品种主要为粉蕉、西贡蕉,亦可侵染含有粉蕉基因的香蕉。

 

1  主要症状

  香蕉生长接近抽蕾的中后期,症状表现明显。成株先在下部叶片及假茎的外层叶鞘发黄,从叶片边缘开始,逐渐向主脉、中脉扩展,也有整张叶子发黄的。黄化的叶片迅速凋萎下垂,叶柄在靠近叶鞘处折曲,在几天之内,上部叶片相继变黄、变褐、干枯和倒垂在假茎四周,仅剩顶部内层叶片保持绿色。有的病株假茎叶鞘爆裂,直达心部,裂口处维管束变红、黄或褐色干腐,叶片萎蔫、倒垂,最后整株死亡。但其球茎在一段时间内仍存活,由它长出的吸芽此时虽带菌却很少表现症状,直至抽蕾或结实后,原来看似健康的植株才表现出枯萎症状,有的病株虽不立即枯死,但果实发育不良,无食用价值。

 

  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根茎和假茎内部病变明显。在发病初期观察植株下部根茎的横切面,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可看到黄色或红棕色斑点,若纵向剖开病株根茎,可看到黄红色病变的坏死维管束,靠近茎基部的病变部位颜色深,越向上颜色越浅;病株根部木质部导管常产生红棕色病变,并一直延伸至根茎部,后期大部分根变成褐色或干枯。发病严重的病株,其假茎横切面可看到内层幼嫩叶鞘的维管束变黄色,外层老叶鞘维管束变赤红色。在这些变色维管束内及附近组织中,很容易检查到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类镰孢霉属香蕉萎蔫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病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的习居菌,在缺乏寄主时能在土壤中存活3~5年或更长。病菌主要是从发病母株根茎通过吸芽的导管延伸至繁殖用的吸芽内,当引用有病的吸芽进行繁殖时,病害就传播开来。带病植株及吸芽、病蕉根部周围的土壤均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如果种植带菌吸芽或在带菌土壤中种植蕉苗时,病菌首先从幼根侵入,成株期经伤口侵入,经根系木质部扩展到球茎,再通过维管束向假茎蔓延扩展,或通过带菌球茎萌发的吸芽的导管延伸至繁殖用的吸芽苗内。当母株发病枯死后,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流水和农事操作传播。潜育期一般长达1个月或更长,但在25~30℃人工伤口接种幼苗时,7天后即可出现症状。在温度较高的多雨天气或土壤湿度大,排水不畅,下层透性差,土壤持水量25%时发病较重。在水浸后蕉园往往发病也较重。土壤黏重,酸性大以及砂壤土肥力低的蕉园容易发病。根结线虫数量多或其他因素伤根多的场合下,促进该病发生。发病高峰期出现于每年的10~11月。

 

3  综合防治方法

3.1  避开感染源

  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输入粉蕉、西贡蕉;引种香蕉时,要隔离种植观察2年,若无菌再繁殖、推广;与甘蔗、水稻实行4年以上轮作,防止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进一步传播;消灭蕉园易被侵染的车前草,防止其传播蔓延病害。

 

3.2  种植抗病蕉类

  选用较抗病品种,如香芽蕉。

 

3.3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腐熟农家肥和钾肥,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种群,使香蕉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疏通畦沟,排出蕉园积水,减少发病;及时消灭根结线虫、象鼻虫等害虫,减少根系伤口产生,减轻病害。

 

3.4  土壤消毒

  蕉园发病率在10%以下或开始发病时,立即挖除、烧毁病株,病穴土壤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后,于植蕉前7天,将病穴再挖松,用300倍的35%威百亩水剂淋浇病穴土壤,每株用药液5~10升,或每平方米土壤喷50倍的40%福尔马林水剂10升进行灭菌。

 

农药快讯, 2016 (13): 50.

tag: 香蕉镰刀菌  枯萎病  巴拿马病  威百亩  福尔马林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730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